[实用新型]捕蟑螂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0496.8 | 申请日: | 201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04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齐宗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宗尧 |
主分类号: | A01M1/10 | 分类号: | A01M1/10;A01M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连市沙***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蟑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用品,尤其是一种灭虫工具。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蟑螂等害虫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害虫。蟑螂的生存能力极强,很难清除。虽然目前市场中有很多种灭虫工具,但都很难达到人们满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便利、卫生安全、外形精美的捕蟑螂器。
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壳、诱捕管以及储料器,所述外壳为圆台形壳体结构,顶口下方安装诱捕管,诱捕管为漏斗状管体结构,底端管口与储料器顶口螺纹连接;所述储料器为葫芦状壳体结构,顶端与诱捕管相通连接,中段设置隔板,底层存放饵料;在隔板表面开设透气孔。
使用时,使用者取下诱捕管,拧下储料器,打开隔板,将饵料放置在储料器的最底层,然后重新扣上隔板将储料器螺纹连接在诱捕管的下方,再将诱捕管和储料器重新放置在外壳内。诱捕蟑螂时,通过饵料散发的气味吸引蟑螂等害虫,害虫沿着外壳外壁爬向诱捕管,并顺着诱捕管滑落至储料器内,由于诱捕管采用漏斗状设计,因此蟑螂等害虫滑落至储料器内后便很难再爬出来,直至饿死,从而达到灭虫功能。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设计合理、卫生便利、方便实用,可诱捕蟑螂等害虫,并且不会影响环境卫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简图。
附图标号:1为外壳、2为诱捕管、3为储料器、4为隔板、5为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简图中,包括外壳1、诱捕管2以及储料器3,所述外壳为圆台形壳体结构,顶口下方安装诱捕管,诱捕管为漏斗状管体结构,底端管口与储料器顶口螺纹连接;所述储料器为葫芦状壳体结构,顶端与诱捕管相通连接,中段设置隔板4,底层存放饵料;在隔板表面开设透气孔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宗尧,未经齐宗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04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整体叶盘单/双面激光冲击强化光路系统
- 下一篇:钢管外焊缝埋弧焊焊剂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