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于贝藻附着的生态型人工鱼礁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8358.6 | 申请日: | 2013-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26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宇;孙志景;董玉波;谷德贤;宓慧菁;王麒麟;刘茂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01G3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韩奎勇 |
地址: | 300221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于 附着 生态型 人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于贝藻附着的生态型人工鱼礁。
背景技术
人工鱼礁是人为地在海域中设置构造物,改善海洋生物栖息环境,为海洋经济生物提供索饵、繁殖、生长、发育等场所,达到保护、增殖渔业资源和提高渔获物质量的目的。在人口迅速增长,科技迅猛发展,海洋渔业资源衰减,环境恶化的形势下,人工鱼礁建设,作为一种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的综合措施,已被广泛认可,我国沿海部分省份已相继启动了人工鱼礁的规划和建设,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人工鱼礁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鱼礁投放后引起鱼礁内部及周围区域的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种群的变化,从而形成鱼礁区独特的生物群落结构。比如鱼礁的投入改变了鱼礁周围以及内部的水流流速和流态,形成上升流加速了底部营养盐的输运,从而使礁区海域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生长,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同时鱼礁本身作为一种基质,贝类幼虫和藻类孢子体开始在其表面着生,鱼礁周围的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发生变化,吸引更多的游泳动物,进而达到增殖渔业资源的目的。
但是人工鱼礁区生物群落的形成和结构演替进程比较缓慢,往往需要3-5年的时间,也就是说人工鱼礁的构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而且受自然因素(比如海域环境、水质情况和洋流潮汐情况等)影响比较大,加之人工鱼礁的建设对人力财力消耗较大。因此在人工鱼礁礁体设计时,除了考虑礁体结构、材质及其对环境的适宜性等方面以外,还应该考虑到如何加快人工鱼礁上贝类和藻类的附着,增进人工鱼礁区生物群落的形成进程,改善人工鱼礁的生态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人工鱼礁上提供适于贝类和藻类附着的附着基,目的在于加快人工鱼礁上贝类和藻类的附着,从而增进人工鱼礁区生物群落的形成进程,改善人工鱼礁的生态功能,提供一种适于贝藻附着的生态型人工鱼礁。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适于贝藻附着的生态型人工鱼礁,包括鱼礁底座、长方框架结构体,所述鱼礁底座与长方框架结构体一体制出,在所述长方框架结构体顶部平面中部竖直向下制有竖直导流通孔,底座底部平面中部制有竖直导流通孔,在长方框架结构体四面侧壁上贯通制有侧壁导流通孔,竖直导流通孔与侧壁导流通孔贯通,在长方框架结构体的顶面及四个侧面的外表面上镶嵌有排列紧密的贝壳。
而且,所述生态型人工鱼礁底座的长×宽×高(L×W×H,单位:cm)为:200×200×30cm,所述长方框架结构体的外部尺寸长×宽×高(L×W×H,单位:cm)为:200×200×170cm,底座与框架结构体共同构成正立方体结构。
而且,所述长方框架结构体顶部平面中部竖直向下制有的竖直导流通孔为边长(单位:cm)150×150cm的方形导流通孔,所述长方框架结构体四面侧壁上贯通制有的上贯通制有的侧壁导流通孔为边长(单位:cm)150×120cm的长方形导流通孔。
而且,所述镶嵌有排列紧密的贝壳为,每两个镶嵌贝壳之间的间距小于镶嵌贝壳表面的最小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整体为正四方体结构,且具有底座结构,保证了礁体的稳定性,且考虑到了海底底质导致的沉降作用。
2、本实用新型的导流通孔面积大且互相贯通,保证了礁体的通透性,有利于对海底底栖环境的保护,有利于制造上升流以获得丰富的营养盐,有利于降低对鱼礁区潮流流动的影响。
3、本实用新型的表面镶嵌有废弃贝壳,能为海区贝类和藻类附着提供附着基,从而增进人工鱼礁区生物群落的形成进程,改善人工鱼礁的生态功能;此外,废弃贝壳的利用有利于增强碳固定,起到碳汇的作用,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本实施例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一种适于贝藻附着的生态型人工鱼礁,如图1所示,包括鱼礁底座6、长方框架结构体1,所述鱼礁底座与长方框架结构体一体制出,在所述长方框架结构体顶部平面中部竖直向下制有竖直导流通孔2,底座底部平面中部制有竖直导流通孔5,在长方框架结构体四面侧壁上贯通制有侧壁导流通孔4,竖直导流通孔与侧壁导流通孔贯通,在长方框架结构体的顶面及四个侧面的外表面上镶嵌有排列紧密的贝壳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水产研究所,未经天津市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83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银行移动终端数据签名装置及安全认证系统
- 下一篇:企业档案管理查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