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HG-F180E-780-RJ液压油缸活塞限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8226.3 | 申请日: | 2013-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17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曹守国;张凡勇;赵志强;张敏;唐海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重汽王牌兴城液压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24 | 分类号: | F15B15/24 |
代理公司: | 南充三新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7 | 代理人: | 许祥述 |
地址: | 63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hg f180e 780 rj 液压油 活塞 限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系统举升机构中的液压油缸构件,尤其是一种能够更经济、高效、安全、稳定地保证液压油缸及整车的使用寿命,提高自卸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升企业品牌和市场竞争力的HG-F180E-780-RJ液压油缸活塞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液压油缸主要用于自卸车的液压举升系统中,是实现自动卸货不可缺少的执行部件;其作用是通过液压油泵将液压油输入到油缸内,使油缸活塞及活塞杆在液压油的作用下运动,油缸活塞杆一端安装在汽车货箱上,油缸活塞杆伸出将带动货箱举升到一定的高度,从而达到自动卸货的作用。目前,市场上的液压油缸活塞不带限位装置,而是通过车架上单独的限位机构进行限位或在液压缸体上采用泄油孔限位,上述结构存在以下缺点及不足:
1、单作用液压缸采用泄油孔限位,泄油孔位于缸筒油管座上,在工作中活塞密封圈会从油孔处滑过,为避免密封圈在孔口处损坏,采用灰铸铁HT250活塞环助推,确保活塞密封圈完全滑过前端油孔。
2、灰铸铁HT250活塞环脆性较大,机械强度及支承性均不如宽系列支承环,故抗偏载性较差,制造成本较高,不适应现代行业发展需求。
3、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因泄油口较小(泄油孔孔径须小于活塞密封圈宽度)油路不够通畅造成活塞滑到后端油孔,阻塞后端油孔,引起困油,在活塞和导向套中间形成高压腔;既对零部件联结强度要求较高,又因为活塞与导向套不能直接接触,行程偏差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及市场竞争力的HG-F180E-780-RJ液压油缸活塞限位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包括缸筒体、活塞、活塞杆、导向套,其特征在于在活塞上设有一通油孔和阀芯孔,阀芯一端穿过活塞上阀芯孔并通过调节螺母固定,阀芯另一端设有回位弹簧,导向套上部设有泄油槽与回油管相通。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将限位装置设计在活塞上,该限位机构为单向自动复位阀,主要是通过单向阀芯进行密封,然后通过复位弹簧进行自动复位。其工作原理为:当油压推动活塞运动时,限位机构处于关闭状态,在活塞运动到最大工作行程时,阀芯顶在导向套上,这时阀芯打开泄油,此时活塞不再运动,货箱达到最大翻转角度,从而达到限位功能。
同时该结构采用内置式限位阀限位,泄油孔由缸筒移至导向套,避免了泄油孔损伤活塞密封圈。位于活塞后侧的泄油槽,消除了高压腔,活塞与导向套,在通过阀芯缓冲后接触,既可以较为准确的控制住行程,同时减小了导向套的承载。从上述情况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可以实现的。
因活塞上自带限位阀,自卸车无须再采用限位机构进行系统限位,从而简化了自卸车液压系统,保证了自卸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及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缸筒体、活塞、活塞杆、导向套,其特征在于在活塞上设有一通油孔和阀芯孔,阀芯孔上安装一限位机构并通过调节螺母固定,该限位机构主要由阀芯2、复位弹簧4、调节螺母5构成,阀芯端通过调节螺母固定于活塞上,另一端设有回位弹簧,导向套上部设有泄油槽8与回油管相通。当液压油在齿轮泵的作用下从缸筒体1底部进入后,推动活塞3运动,同时活塞杆4也以相同的速度运动,此时限位机构处于关闭状态。当活塞3运动到最大行程时,阀芯2顶到导向套7端面,此时限位机构打开,液压油从活塞3上的油孔经导向套7留回液压油箱,活塞不在运动,达到限位作用,当齿轮泵停止工作后,活塞杆6及活塞3在汽车货箱自重作用下回到原来位置,此时限位机构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重汽王牌兴城液压件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重汽王牌兴城液压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82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