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用V形键的轴与轮毂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6353.X | 申请日: | 201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1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刘阳;王益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伟攀(上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1/08 | 分类号: | F16D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04 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轮毂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设备的传递扭矩及导向键连接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采用V形键的轴与轮毂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轮胎的中心部位且装在轴上的部件即为轮毂。在机械领域中,轴与轮毂之间的连接方式一般由键连接、型面连接、胀紧连接、连接销、螺栓连接等几种,现有常用于传递扭矩及导向的传统键连接主要采用平键和花键结构。然而,普通平键使用中主要缺点是采用双键连接在传递大扭矩时,工作面易被压溃而导致变形,这使得平键无法导向,所以会出现轮毂与轴相对移动困难的情况;同时,花键在使用中其接触强度仍然有无法达到实际要求的情况,且花键都需要配有专用加工设备和工具才能工作。此外,现有连接结构装拆较麻烦、定位精度较差、耐冲击和变载荷力较弱,某些结构单独使用时也会产生径向力,无法保持平衡。因此,针对以上方面,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合理的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拆方便、定位准确、承受冲击和变载荷能力更强、可提高表面接触强度、能改善普通键变形导致导向功能失效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工作性能的采用V形键的轴与轮毂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采用V形键的轴与轮毂连接结构,包括轮毂与主动轴,沿主动轴外边沿且与轮毂相接位置处均匀设置四个V形键,每个V形键与主动轴之间形成一个向轴心部位凹陷的主动面与键接触面挤压变形区;每一个V形键外端分别带有一个V形工作面并且此V形工作面凸出于主动轴的外表面。所述四个V形键4将主动轴2外圆周分为四等份,V形键4外端顶角为4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采用V形键的轴与轮毂连接结构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V形键并且形成V形工作面,依靠V形面传力则可达到装拆方便、定位准确、承受冲击和变载荷能力强、提高了表面接触强度等效果,从而改善了因普通键变形导致导向功能失效的问题,在成对的使用时径向会平衡,并且由于V形面会产生一个向下的分力使工作面产生的微小变形方向脱离轮毂,从而使轮毂在V形键上滑动导向更加轻松;能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中需要传递扭矩以及导向的键连接中,有利于提高工作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采用V形键的轴与轮毂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采用V形键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轮毂;2、主动轴;3、主动面与键接触面挤压变形区;4、V形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采用V形键的轴与轮毂连接结构,包括轮毂1与主动轴2,沿主动轴2外边沿且与轮毂1相接位置处均匀设置四个V形键4并且这四个V形键4将主动轴2外弧面分为四等分,每个V形键4与主动轴2之间形成一个向轴心部位凹陷的主动面与键接触面挤压变形区3;对于该V形键4的具体结构包括:每一个V形键4外端分别带有一个V形工作面并且此V形工作面凸出于主动轴2的外表面,所述V形键4外端顶角为45°,每个V形键4的高度h等于V形工作面2倍。当主动轴2输入转矩相同时,主动轴2和轮毂1的键槽工作面受到挤压力,V形键3的侧面、底面b、V型工作面均受挤压应力。
以上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伟攀(上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伟攀(上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63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长轴汽车驱动桥总成
- 下一篇:脱落酸的动物饲料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