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捷式高尔夫击球垫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6164.2 | 申请日: | 201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07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陈美伊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美伊 |
主分类号: | A63B69/36 | 分类号: | A63B69/36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杨军 |
地址: | 2011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捷 高尔夫 击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尔夫球用品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便捷式高尔夫击球垫。
[背景技术]
高尔夫原为富人专有的高雅体育项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打高尔夫球已逐渐成为普通人的一种时尚运动。由于高尔夫是一种技艺性运动,需要经过多次反复训练才可以掌握,而这种训练又必须去专门的场馆,因此时间和场所限制了人们练习和打高尔夫球。
因而,现有市场上出现了模拟草坪的高尔夫练习垫,这种练习垫是由人工草皮层粘贴在发泡层上构成的,使人有在真草坪上打球的感觉,但由于发泡层太柔软,使用时容易变形、移动。而且这种练习垫都是很大一块铺在特定地面上,不可以任意移动,占地面积大,不环保。该练习垫也只用于推杆练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便捷式高尔夫击球垫。使用方便,便于携带,可以放置在各种场所进行高尔夫练习,并且有多种功能把推杆与挥杆二者合二为一。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便捷式高尔夫击球垫,包括打击垫体1,所述打击垫体1包括人工草皮层8、承载层10,所述打击垫体1为扁平长条形结构,所述打击垫体1的中间部位比两端高,以平滑弧面过度,所述打击垫体1的人工草皮层表面上设有3个球座基孔2,所述3个球座基孔2分布在打击垫体1的中心部位,所述打击垫体1的人工草皮层表面设有高尔夫球推杆引导线4,所述打击垫体1前端设有球洞6、高尔夫球收集器7。
所述高尔夫球收集器7包括进球口、网兜,所述进球口可拆卸式连接打击垫体1的端部。
所述承载层10采用轮胎废料制成,承载层10的外表面设置成防滑面结构。
所述打击垫体1的人工草皮层表面设有距离刻度线5。
所述人工草皮层8与承载层10之间还设有吸震缓冲层9。
所述打击垫体1的人工草皮层表面中间部位设有4条高尔夫球推杆引导线4,所述相邻高尔夫球推杆引导线4间隔距离为10-21cm。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结构新颖、简单,便于携带,使用方便,并且有多种功能把推杆与挥杆二者合二为一,可以放在各种地方进行推杆或挥杆练习,所述球洞口处设置高尔夫球收集器,在推杆练习时,打出去的球不再到处都是,便于捡球;所述打击垫体的承载层采用轮胎废料制成,所以非常环保,废弃物可再生利用,不会变形、移动。此外,本实用新型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值得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打击垫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以下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打击垫体1,所述打击垫体1包括人工草皮层8、吸震缓冲层9及承载层10,吸震缓冲层9的设置可以使得在打击垫体上打球的感觉和真实草坪上打球几乎差不多,所述承载层10采用轮胎废料制成,所以非常环保,废弃物可再生利用,承载层10的外表面设置成防滑面结构,进一步确保打球时,打击垫体不会出现变形、移动。所述打击垫体1为扁平长条形结构,所述打击垫体1的中间部位比两端高,以平滑弧面过度,所述打击垫体1的人工草皮层表面上设有3个球座基孔2,所述3个球座基孔2分布在打击垫体1的中心部位,所述相邻球座基孔2间隔距离为21cm。所述打击垫体1的人工草皮层表面设有高尔夫球推杆引导线4,所述打击垫体1前端设有球洞6、高尔夫球收集器7,高尔夫球收集器的设置目的,在推杆练习时,打出去的球不再到处都是,便于捡球。所述高尔夫球收集器7包括进球口、网兜,所述进球口可拆卸式连接打击垫体1的端部。所述打击垫体1的人工草皮层表面设有距离刻度线5。所述打击垫体1的人工草皮层表面设有4条高尔夫球推杆引导线4,所述相邻高尔夫球推杆引导线4间隔距离为10-21cm。
本实用新型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美伊,未经陈美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61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