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组合式辐射吊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1938.2 | 申请日: | 2013-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31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应晓儿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4F1/00 | 分类号: | F24F1/00;F24F11/02;E04F13/07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0003***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湿度 独立 控制 组合式 辐射 吊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辐射吊顶,尤其是涉及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组合式辐射吊顶。
背景技术
与传统空调系统对温度、湿度联合处理不同,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采用温度与湿度独立处理,其中湿度处理采用常规的7℃低温冷源,而显热处理则可以采用高温冷源,夏季供水温度高于16℃,制冷机组COP值高,而且可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为利用天然能源提供条件,具有节能特点;同时,辐射吊顶无噪声、无吹风感、温度均匀,舒适度高。因此,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是一种新型的节能、舒适和环保的空调形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常见的温湿度独立控制辐射吊顶系统采用独立的新风系统、辐射吊顶和控制设备,三者相互独立,即送风采用独立的新风变风量阀和送风口,辐射吊顶由辐射板和冷水管等组成,通过辐射和对流换热进行室内显热处理,一般辐射吊顶本身没有控制元件,需配置温湿度控制器进行室内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因此不仅需要独立的新风变风量装置、送风口和辐射吊顶,设备繁多,而且没有采用一体化控制器,控制方式复杂,整体投资较高,不利于该先进空调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组合式辐射吊顶,具有新风变风量阀、送风口和辐射吊顶为一体的紧凑设计,送风口又通过喷嘴诱导作用增强辐射吊顶换热能力,以及设备和控制器一体化设计,具有温湿度独立调节和露点控制等功能,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包括送风口外壳、控制盒、控制器、新风变风量阀的筒体、风量测量毕托管、送风静压箱、送风芯体、喷嘴、辐射板、保温层、进水冷水端、冷水管、回水冷水端、电动水阀、阀片、轴和室内温湿度传感器;新风变风量阀的筒体一侧与外部新风管相连,另一侧通过法兰安装在送风静压箱的侧面,轴与阀片固定后,一端伸出筒体,伸出筒体外的轴的一端与控制器固接,风量测量毕托管安装在阀片的外侧;送风静压箱的侧面装有内置控制器的控制盒,送风静压箱下端与送风口外壳连接;送风芯体的上部固定在静压箱的下端,送 风芯体的内侧面设有两排送风喷嘴;辐射板位于送风口中部,辐射板通过翻边与送风口外壳固定,冷水管与辐射板紧密接触,冷水管上敷保温层,进水冷水端和回水冷水端用于连接外部冷水管道;电动水阀装在回水冷水端的内侧,室内温湿度传感器和电动水阀通过控制线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根据室内温湿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与设定室内温度值的偏差调节电动水阀,根据湿度信号与设定室内湿度值的偏差调节新风阀片,根据室内温湿度传感器计算而得的露点温度与冷水供水温度的偏差开关电动水阀。
所述的送风口外壳是正方形或长条形。
所述的控制器控制该组合式辐射吊顶,或控制一组独立的普通辐射吊顶。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采用新风变风量阀、送风口和辐射吊顶紧凑设计,且新风送风采用喷嘴诱导原理,通过喷嘴诱导周围空气在辐射吊顶表面形成气流,增强了辐射吊顶的换热能力;控制器与新风变风量阀、送风口和辐射吊顶一体化设计,根据室内湿度调节新风量,根据室内温度调节水阀,根据露点温度开关水阀,实现温湿度独立调节和露点控制。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换热强、控制方便、功能齐全和降低系统整体造价等特点,便于在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中应用和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组合式辐射吊顶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中:1、送风口外壳,2、控制盒,3、控制器,4、新风变风量阀的筒体,5、风量测量毕托管,6、送风静压箱,7、送风芯体,8、喷嘴,9、辐射板,10、保温层,11、进水冷水端,12、冷水管,13、回水冷水端,14、电动水阀,15、阀体,16、轴,17、室内温湿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送风口外壳1、控制盒2、控制器3、新风变风量阀的筒体4、风量测量毕托管5、送风静压箱6、送风芯体7、送风喷嘴8、辐射板9、保温层10、进水冷水管11、冷水管12、回水冷水管13、电动水阀14、阀片15、轴16和室内温湿度传感器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未经杭州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19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