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具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9109.0 | 申请日: | 2013-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1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明仁 |
主分类号: | B29C33/02 | 分类号: | B29C3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翟国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模塑装置,尤其是有关于一种将模塑装置的加热装置与冷却装置的整合,而使同一空间及同一管路可同时具备加热与冷却、降温的设备,达到提升塑模作业的效率的目的的模具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模按方式可分为热压模、传塑模、射出模、吹塑模、铸塑模和热成型模等。热压模使用时都需加热,最常用的加热方法是电加热法,即将电热组件镶嵌在加热板内,或制成不同形状的电热圈装配在模具表面。
但是,热塑性塑料模具都要经过冷却,特别是在射出工艺中,模具冷却直接影响塑料的充模和制品的定型,从而也直接影响射出周期和制品质量。模具冷却多采用水冷装置,即在模具或模板上钻孔并嵌入铜管,导入冷却水使其冷却;然而,此冷却法却存有降温范围不平均以及不易降温的缺陷。
因此,如何提供一可同时达到模塑装置的高温降温以及加热,为发明人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以往模塑装置的冷却效果不显著,经发明人多年研究开发,终于研发此种可增加冷却范围并达到平均分布的目的的模具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模具冷却装置,其包括:一模塑装置,其由二个模具与芯件所组成,该芯件设置于二个模具之间;一至多个管路,其设置于模塑装置之内;以及一加热电极装置,其设置于前述一至多个管路的外层或内层,透过加热后可产生一磁场,该磁场即包覆于二个模具与芯件之外。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透过加热电极装置与管路的整合,除可透过加热电极装置增加模塑装置的温度,也可将冷却水引入管路内,而达到模塑装置加热及降温的目的,且可增加模塑装置高温的冷却降温时间,而利于塑模流程效率的提升。
为了能让审查员能更易于了解本实用新型模具冷却装置的特点,请参阅以下图式及本实用新型模具冷却装置的实施方式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具冷却装置的实施例。
附图标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具冷却装置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模具冷却装置,其包括:一模塑装置1,其由二个模具(如上模具与下模具、右模具与左模具)与芯件所组成,该芯件设置于二个模具之间,一至多个管路2,该管路一端为入口21,另一端则为出口22,该入口21或出口22设置于模塑装置1的两侧;以及一加热电极装置3,其设置于前述一至多个管路2的外层或内层,透过加热后可产生一磁场,该磁场即包覆于二个模具与芯件之外;因此,可透过管路的入口21将冷却水引入,再经由一至多个管路的出口22排出,如此一 来,便能达到冷却模塑装置1的高温,同时该管路2也可透过加热电极装置3进行加热,而利于塑模流程效率的提升、节省冷却装置与加热电极装置3于模塑装置1所设置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模具冷却装置,其中,该管路的出口22与管路的入口21可以增加一水阀,并可透过一控制装置开启或关闭该水阀;或可透过一控制装置调整该水阀的启闭大小。
本实用新型模具冷却装置,其中,可以增加一温度感测装置,该温度感测装置与模塑装置1连接,用以感测模塑装置1的温度并显示于内建或外接的显示器上。
由以上详细说明可使熟悉此项的技术人员明了本实用新型的确可达成前述的目的,实已符合专利法的规定,故依法提出新型专利申请。
以上所述仅是借由优选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模具冷却装置,然而对于该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与变化,例如管路的规格及样式、设置于模塑装置的位置或水阀的控制方式等等的变化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明仁,未经张明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91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