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水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2781.7 | 申请日: | 201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00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华;龚宇鹏;陈可明;钟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田滤清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7/02 | 分类号: | B01D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10 | 代理人: | 史静 |
地址: | 3237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水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水分离器。
背景技术
油水分离器主要用于将液体中的油性成分和水性成分分离出来。目前最常用的车用油水分离器如图1和图2所示,铝座和油水分离器采用铝座上出油管外螺纹与分离器上内螺纹连接,螺纹外为进液通道,螺纹内为出油通道。这就必须保证出油管的螺纹连接具有极好的密封特性,为了达到这一点,常用的油水分离器采用的设计是加多连接螺纹的圈数,过多的螺纹圈数导致了用户在使用时不易把握旋转的松紧程度。过紧不仅下次拧开不易,而且多次旋紧松开就会损伤螺纹本身导致密封性能下降,而过松则会发生泄漏。为了解决这个完全靠主观经验来控制油料泄漏的问题,本设计重新设计了进液和出油通道,避免了螺纹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水分离器,以克服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油水分离器,包括铝座和分离器,所述铝座顶部设有上腔盖,所述铝座上部外侧设有排气孔、左右贯通的两个进液口和左右贯通的两个出油口,所述排气孔通过内螺纹连接排气孔密封螺钉;所述分离器顶部中心设有装配口,所述分离器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分离器内设有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座下部设有下腔室,所述铝座下部内套所述分离器上部,所述铝座下部和分离器上部外套有相配合的固定卡环;所述铝座内设有与装配口相配合的装配管,所述装配管内设有油路管,所述油路管内设有导油杆;所述进液口和装配管与油路管间隙的顶部相通,进液口、装配管与油路管的间隙及分离器之间形成进液通道,所述油路管顶部与出油口之间形成上腔室,所述分离器、油路管及出油口形成出油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上腔盖通过密封圈和紧固螺环与铝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孔与进液通道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下腔室内设有弹簧片。
进一步的,所述铝座的一侧设有固定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油水分离器,采用卡环连接,安装拆卸方便,整体式进液通道和出油通道,密封性好。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油水分离器铝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油水分离器分离器上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油水分离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油水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油水分离器的半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铝座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铝座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铝座的半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油水分离器内的液体流向图。
图中:
1、铝座;2、分离器;3、上腔盖;4、排气孔;5、进液口;6、出油口;7、排气孔密封螺钉;8、装配口;9、出水口;10、滤芯;11、固定卡环;12、装配管;13、油路管;14、导油杆;15、密封圈;16、紧固螺环;17、弹簧片;18、固定耳;19、上腔室;20、下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油水分离器,包括铝座1和分离器2,所述铝座1顶部设有上腔盖3,所述铝座1上部外侧设有排气孔4、左右贯通的两个进液口5和左右贯通的两个出油口6,所述排气孔4通过内螺纹连接排气孔密封螺钉7;所述分离器2顶部中心设有装配口8,所述分离器2底部设有出水口9,所述分离器2内设有滤芯10,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座1下部设有下腔室20,所述铝座1下部内套所述分离器2上部,所述铝座1下部和分离器2上部外套有相配合的固定卡环11;所述铝座1内设有与装配口8相配合的装配管12,所述装配管12内设有油路管13,所述油路管13内设有导油杆14;所述进液口5和装配管12与油路管13间隙的顶部相通,进液口5、装配管12与油路管13的间隙及分离器2之间形成进液通道,所述油路管13顶部与出油口6之间形成上腔室19,所述分离器2、油路管13及出油口6形成出油通道。所述上腔盖3通过密封圈15和紧固螺环16与铝座1连接。所述排气孔4与进液通道相连。所述下腔室20内设有弹簧片17。所述铝座1的一侧设有固定耳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田滤清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田滤清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27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回转格栅清污机的齿耙
- 下一篇:一种用风冷结晶的节能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