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溢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1604.7 | 申请日: | 201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91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毛钟林;陈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毛钟林;陈欣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溢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杯子,特别涉及一种能提醒使用者水位的杯子。
背景技术
杯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饮用器皿,但现有的杯子都不能提醒使用者杯内水的满溢状况,特别是对盲人来说,没有提醒功能的杯子常常使他们在往杯子中倒水时,出现水倒满溢出,烫伤使用者手的情况。
为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利用水位传感器实现报警的杯子,将满杯水或半杯水信息由电讯号转变为声音讯号。其主要工作流程为:按下行程开关、向杯中倒水、水位传感器接通、报警器接通报警、倒水过程完成。
现有技术中这种能实现报警功能的杯子的不足与缺陷是:1、这种设计由传感器,电子元件,电路等电子元件构成,结构较为复杂,并且制造成本相对较高;
2、在感应器与电路连接口处,密封比较困难,一旦渗水,就会导致电路短路,系统失灵,存在安全隐患;3、当电池没电时,而使用者却又不知情,就会造成误操作,系统失灵,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杯子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防溢杯,利用连通器原理,实现报警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溢杯,包括杯桶和杯柄,杯柄至少有一段为空心结构,杯柄的空心一段的外壁处设有可随杯体内水位的升降而上下移动的报警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报警装置由透气盖板、发信浮标和过水底板组成,杯柄的空心一段的外壁设有空心突起柱体,空心突起柱体的侧壁和杯柄的外壁连为一体,空心突起柱体的上下面为敞开状态,过水底板固定设置于空心突起柱体中,其上设有若干过水孔,发信浮标由可穿设于过水底板的柱体和固定设置于柱体上的挡片组成,挡片的尺寸与空心突起柱体的内壁尺寸相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报警装置还包括透气盖板,透气盖板的尺寸比空心突起柱体大,与过水底板相隔一段距离固定盖于空心突起柱体的上部,发信浮标由可穿设于透气盖板,发信浮标在过水底板与透气盖板之间的距离上下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气盖板上设有若干透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信浮标的上端设置尖锐三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报警装置设置于杯柄上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杯柄的上部为空心结构,下部为实心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心结构与所述实心结构相连接处设有密封盖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连通器原理,原理正确,发信可靠,顺利实现对杯子使用者的提示功能;
2.结构简单,制作成本降低,制作难度降低,便于推广;
3.节能环保,不使用电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防溢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圈中部分报警装置处于未报警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圈中部分报警装置处于报警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透气盖板;2、发信浮标;3、过水底板;4、密封盖板;5、杯柄;6、杯桶;7、透气孔;8、过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毛钟林;陈欣,未经毛钟林;陈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16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