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火力发电机用引出线铜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1052.X | 申请日: | 201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5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尚兴军;韩波;韩道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宝世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5/06 | 分类号: | H01B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力 发电机 引出 铜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机定子线圈用引出线,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火力发电机定子线圈用引出线铜管。
背景技术
目前,在所有发电方式中,火力发电是历史最久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燃烧煤、油、气或其他碳氢化合物等燃料,将所得到的热能转变成机械能带动发电机产生电力的发电机组,称为火力发电机组。发电机的形式很多,但其工作原理都基于电磁感应定律和电磁力定律。因此,其构造的一般原则是:用适当的导磁和导电材料构成互相进行电磁感应的磁路和电路,以产生电磁功率,达到能量转换的目的。发电机的定子线圈在旋转磁场中感应出的高电压、大电流,通过引出线铜管引出,然后输出至主变压器并入电网,因此,发电机用引出线铜管起连接作用,导电性能好。因其外径尺寸大,内孔尺寸较小,在加工过程中内孔粗糙度难以保证,一般很少有厂家能够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超大壁厚,而且内孔粗糙度较好的火力发电机用引出线铜管。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火力发电机用引出线铜管,包括引线体和位于引线体内的空腔,所述引线体横截面具有圆环形外轮廓,所述空腔具有圆形轮廓,所述引线体的壁厚为12mm以上超大壁厚。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引线体壁厚为27mm、19mm、或12.75mm。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空腔粗糙度不低于3.2μm。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引线体与空腔轴线相重合。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引线体为无氧铜引线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引出线铜管具有圆形内腔,外径尺寸大,内孔尺寸小,较好的粗糙度从而保证电机在正常运转时进行精密配合,达到良好的连接效果。延长了引出线铜管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更提高了火力发电机组运行的安全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附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其中,1、引线体,2、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火力发电机用引出线铜管主体结构包括了引线体1和位于引线体1内的空腔2,引线体1与空腔2轴线相重合。该引线体1横截面具有圆环形外轮廓,空腔2具有圆形轮廓,所述引线体为无氧铜引线体,所述引线体1壁厚尺寸为Φ27mm,空腔2尺寸为Φ19mm,空腔粗糙度为3.5μm。
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火力发电机用引出线铜管主体结构包括了引线体1和位于引线体1内的空腔2,引线体1与空腔2轴线相重合。该引线体1横截面具有圆环形外轮廓,空腔2具有圆形轮廓,所述引线体1壁厚尺寸为Φ19mm,空腔2尺寸为Φ19mm,空腔粗糙度为3.3μm。
实施例3:本实用新型火力发电机用引出线铜管主体结构包括了引线体1和位于引线体1内的空腔2,引线体1与空腔2轴线相重合。该引线体1横截面具有圆环形外轮廓,空腔2具有圆形轮廓,所述引线体1壁厚尺寸为Φ12.75mm,空腔2尺寸为Φ19mm,空腔粗糙度为3.4μm。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宝世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济南宝世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10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传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锅炉烟道热量再利用的锅炉用低负荷燃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