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弹簧式单管直流燃煤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09198.0 | 申请日: | 2013-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29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姜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启明 |
主分类号: | F24H6/00 | 分类号: | F24H6/00;F24H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600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簧 式单管 直流 燃煤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热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环保节能型弹簧式直流燃煤锅炉。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常用加热设备,尤其是链条锅炉,使用非常广泛,普通的锅炉热交换性能差、起温慢,受压部件外只有保温层,安全系数低,有待进一步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安全性能高、热交换良好的弹簧式单管直流燃煤锅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弹簧式直流燃煤锅炉,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座和左上方的燃烧室以及右上方的对流室。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下方设有链条炉排,链条炉排的左右两侧为风室,风室直接通过拱的左右侧与燃烧室内外壳组成的空气腔相通;底座的上方为拱,拱的前方和后方是连为一体的;拱的前方上部开有火道;火道直接与左上方燃烧室连通;火道的下方设有二次风管;二次风管与空气腔和风室的风道连通;拱的前方下部与加煤斗相通,拱的后方靠墙;在拱的后部中央开有一槽,该槽与流灰槽相通。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左上方为燃烧室,燃烧室的外部是由内壳和外壳组成的空气腔;燃烧室内设有直立的弹簧盘管;燃烧室的下方通过火道与底座的炉膛连通;燃烧室的上方设有一可活动的闸板;燃烧室可通过转动闸板与空气腔连通;燃烧室的右中部开有烟道;烟道穿过燃烧室内壳与外壳,又通过对流室的内壳与外壳直接与对流室相通。
优选地,所述对流室内设有弹簧盘管,弹簧盘管有规律的排列;对流室外部是由内壳和外壳组成的水套;对流室的内壳和弹簧盘管成倾斜方向放置;对流室的左侧与燃烧室相通;对流室的右侧中部设有一个检修人孔;对流室的右上方设有烟囱;烟囱穿过对流室的内壳与外壳的水套;对流室的右下方设有排尘管;排尘管的左端与对流室相通;排尘管的右端面上设有一活动堵尘盖板;活动堵尘盖板是倾斜的;对流室的外壳上,从左至右分别设有排烟口、常压孔、人孔和烟囱;对流室的右部从上至下设有水位计,检修人孔及检修门;检修门的内部是流尘槽;流尘槽通过拱后部通向炉膛后部。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该结构利用盘管薄,导热快,外有内外壳组成的水套,安全好,余热利用高,成本低,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弹簧式直流燃煤锅炉,它包括底座20(含链条炉排3及上部拱2)和左上方的燃烧室7以及右上方的对流室16。
底座20的下方设有链条炉排3,链条炉排3的左右两侧为风室4,风室4直接通过拱的左右侧与燃烧室7内外壳组成的空气腔8相通(统称为风道);底座20的上方为拱2,拱2的前方(前拱)和后方(后拱)是连为一体的;拱2的前方上部开有火道6;火道6直接与左上方燃烧室7连通;火道6的下方设有二次风管5;二次风管5与空气腔8和风室4的风道连通;拱2的前方下部与加煤斗22相通,拱2的后方靠墙;在拱2的后部中央开有一槽,该槽与流灰槽1相通。
底座20的左上方为燃烧室7,燃烧室7的外部是由内壳和外壳组成的空气腔8;燃烧室7内设有直立的弹簧盘管;燃烧室7的下方通过火道6与底座20的炉膛连通;燃烧室7的上方设有一可活动的闸板10;燃烧室7可通过转动闸板10与空气腔8连通;燃烧室7的右中部开有烟道9;烟道9穿过燃烧室7内壳与外壳,又通过对流室16的内壳与外壳直接与对流室16相通。
对流室16内设有弹簧盘管21,弹簧盘管21有规律的排列;对流室16外部是由内壳和外壳组成的水套;对流室16的内壳和弹簧盘管21成倾斜方向放置;对流室16的左侧与燃烧室7相通;对流室16的右侧中部设有一个检修人孔17;对流室16的右上方设有烟囱14;烟囱14穿过对流室16的内壳与外壳的水套;对流室16的右下方设有排尘管23;排尘管23的左端与对流室16相通;排尘管23的右端面上设有一活动堵尘盖板18;活动堵尘盖板18是倾斜的;对流室16的外壳上,从左至右分别设有排烟口11、常压孔12、人孔13和烟囱14;对流室16的右部从上至下设有水位计15,检修人孔17及检修门19;检修门19的内部是流尘槽1;流尘槽1通过拱2的后部通向炉膛后部。
该结构利用燃烧室的辐射热损失将燃烧需要的空气加热;利用对流室的热损失将外面水套中的水加热,用与锅炉补水加热;利用盘管薄、导热快的特点,安全性能好、余热利用高、成本低,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启明,未经姜启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91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