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玻璃钢化机组加热炉内的热吹风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06021.5 | 申请日: | 2013-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58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赵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北方玻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北玻玻璃技术工业有限公司;上海北玻镀膜技术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27/012 | 分类号: | C03B27/012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张彬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钢 机组 加热炉 吹风 循环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吹风系统,具体说的一种玻璃加热过程中的热吹风循环管网的组态方式。
目前,国内外钢化玻璃机组中加热段炉膛内的热循环管网,大多是设置在与玻璃的行进方向垂直的位置上,该热循环管网平行设置多根风管,其风管的截面有圆形,长方形等等,这些截面面对玻璃的一侧有出风的小孔,小孔吹出的热风对玻璃进行对流加热。这种热循环吹风的管网设置方式吹出的热风在玻璃行进方向上形成一道道“热风帘”。这种方式容易使玻璃表面受热不均匀,引起局部点过热,钢化后颗粒度大小偏差较大,玻璃表面的光学性能也容易受到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玻璃钢化机组加热炉内的热吹风循环系统,将传统的热风循环管网平行管路,变化为交叉管网排布方式对加热玻璃进行均匀加热,热风管网的排布不再是单调的“线式”布局,而是“面式”布局。使玻璃在炉膛内加热时,表面各处受热更加均匀,能从微观上保证玻璃表面各处受热一致,同时减少玻璃在受热区停留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玻璃钢化质量,和钢化后的玻璃表面光学性能。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玻璃钢化机组加热炉内的热吹风循环系统,设有用于带动加热玻璃运动的辊道,还设有热风机和热风循环管网,热风机向热风循环管网吹入热风,所述的热风循环管网由多条进风管道和多条循环管道组成,相临两条的进风管道通过循环管道连通,进风管道和循环管道上均设有多个出风孔,出风孔对应加热玻璃的表面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辊道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热风循环管网,两个热风循环管网呈相互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热风机为热循环风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热风机通过进风管道的两端向热风循环管网吹入热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热风机通过进风管道与循环管道的连接处向热风循环管网吹入热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个出风孔呈一排设置或者多排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个出风孔均匀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离加热玻璃由近到远的出风孔的孔径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进风管道和循环管道的截面为圆形,梯形或者长方形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进风管道和循环管道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通过改变热风管网的排由结构,将“线式”布局的热风管网改为“面式”布局的热风循环管网,使热风管网覆盖整个加热玻璃,保证加热玻璃受热均匀,能够提高玻璃表面各点受热的均匀性,一致性,减少玻璃在受热区停留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2、 玻璃在受热区停留时间少,保证了玻璃后续钢化后的颗粒均匀,提高产品的表面光学性能,同时还能降低钢化玻璃的自爆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出风孔,2、热风循环管网,3、辊道,4、进风管道,5、循环管道,6、加热玻璃,7、热风。
如图所示,玻璃钢化机组加热炉内的热吹风循环系统,设有用于带动加热玻璃运动的辊道3,还设有热风机和热风循环管网2,热风机向热风循环管网2吹入热风,所述的热风循环管网2由多条进风管道4和多条循环管道5组成,相临两条的进风管道4通过循环管道5连通,进风管道4和循环管道5上均设有多个出风孔1,出风孔1对应加热玻璃6的表面设置。
所述的辊道3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热风循环管网2,两个热风循环管网2呈相互平行设置。
所述的热风机为热循环风机。
所述的热风机通过进风管道4的两端向热风循环管网2吹入热风。
所述的热风机通过进风管道4与循环管道5的连接处向热风循环管网2吹入热风,此时进风管道的两端密封,保证整个管道内各处的压力稳定。
所述的多个出风孔1呈一排设置或者多排设置。
所述的多个出风孔1均匀设置。
所述的多个出风孔1均匀设置。
所述的离加热玻璃由近到远的出风孔1的孔径逐渐减小,进一步保证玻璃表面各点受热的均匀性与一致性,提升玻璃质量。
所述的进风管道4和循环管道5的截面为圆形,梯形,长方形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北方玻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北玻玻璃技术工业有限公司;上海北玻镀膜技术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北方玻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北玻玻璃技术工业有限公司;上海北玻镀膜技术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60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