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悬置及包括有该悬置的后悬置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04714.0 | 申请日: | 2013-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2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黄金平;裘禄;廖云飞;胡伟;周谊;周跃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B62D33/10 | 分类号: | B62D3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丽君 |
地址: | 432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置 包括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悬置技术领域,主要适用于悬置及包括有该悬置的后悬置系统。
背景技术
驾驶室悬置系统将驾驶室与车架固定起来,起到了支撑驾驶室、衰减路面经底盘传递到驾驶室的振动以及衰减由发动机、传动系统传递到驾驶室上的振动的作用。
超重型汽车驾驶室不同于重型商用车驾驶室,超重型汽车用户需要在驾驶室内安装设备,不同用户在驾驶室内安装的设备数量、位置及重量都不相同,且差异非常大,一般重量在200kg-1000kg浮动。因此,超重型汽车驾驶室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与出厂时候的质量相差非常大,并且驾驶室的质心往往将偏离驾驶室几何中心。
目前国内外超重型汽车驾驶室后悬置主要采用V型橡胶块悬置和螺旋弹簧悬置。V型橡胶块悬置具有非线性刚度,可以通过结构变化实现分段变刚度,橡胶减振方式具有刚度大、行程小的特点,在车辆以低速在平整路面上行驶时具有一定的吸收减振效果;但对较大幅值或较高频率的振动衰减效果不好,当车辆高速行驶或在越野路面上颠簸行驶时,V型橡胶块悬置减振效果较差,使得驾驶室内人员感到不舒适、疲劳。螺旋弹簧悬置具有线性刚度,并且螺旋弹簧刚度小,行程大,可获得较大的吸收振动效果。但是,螺旋弹簧悬置对较大幅值或较高频率的振动衰减效果也不好。此外,V型橡胶块悬置和螺旋弹簧悬置设计完后刚度都不能再变化,当驾驶室随底盘交付后,用户根据需要在驾驶室内安装设备,若左右质量分配偏离设计值较大时,驾驶室左右高差能达到5-10mm(从面罩跟保险杠的间隙差能看出来)。
因此,目前超重型汽车驾驶室悬置的主要不足之处是,不能根据驾驶室重量变化情况适时调整悬置刚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悬置及包括有该悬置的后悬置系统,它实现了悬置刚度的可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悬置包括:空气弹簧减震器、液压锁止机构、联动机构及高度调节阀;所述空气弹簧减震器与所述液压锁止机构连接,所述高度调节阀通过所述联动机构与液压锁止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横向减震器;所述横向减震器通过所述联动机构与所述高度调节阀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悬置支座;所述悬置支座安装在车架的左、右纵梁上,所述空气弹簧减震器设置在悬置支座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气管;所述气管连接所述空气弹簧减震器的气孔与所述高度调节阀的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弹簧减震器包括:伸缩杆、气囊蒙皮、气囊上盖、气囊下盖及卡环;所述伸缩杆依次穿过所述气囊下盖和所述气囊上盖;所述气囊蒙皮通过所述卡环将气囊上盖和气囊下盖连接起来。
进一步地,还包括:O型密封圈;所述O型密封圈设置在所述伸缩杆与所述气囊下盖、所述气囊上盖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设置在所述伸缩杆的前端。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减震器为弹簧减震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后悬置系统包括:横向稳定杆和两个上述的悬置;所述悬置设置在车架的左、右纵梁上,所述横向稳定杆将悬置连接起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置及包括有该悬置的后悬置系统利用高度调节阀对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刚度进行调节,从而实现了对悬置的刚度的调节,进而使车辆在低速、高速、平整路面、越野路面行驶时能始终能保持良好的减振性能。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横向稳定杆的应用,当驾驶室随底盘侧倾时,横向稳定杆能够抵抗底盘传递来的不平衡运动对驾驶室的冲击及扭力,避免了驾驶室因扭转变形遭到破坏,从而起到了保护驾驶室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效果显著、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置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置中的空气弹簧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悬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悬置系统的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悬置系统的俯视图。
其中,1-高度调节阀,2-联动机构,3-空气弹簧减震器,4-横向减震器,5-悬置支座,6-减震器销,7-液压锁安装板,8-液压锁,9-伸缩杆,10-气囊下盖,11-气囊蒙皮,12-O型密封圈,13-卡环,14-缓冲垫,15-气囊上盖,16-横向稳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未经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47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