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双色色环的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04080.9 | 申请日: | 2013-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35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朱知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基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9/00 | 分类号: | H01R9/00;H01R9/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罗晓聪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双色 色环 连接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特指一种带双色色环的连接器。
随着视频清晰度的不断提高,这也促使我们对高清视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如果要达到某些清晰度的视频就需要配备相应的接口才能完全发挥其画质。家用影音电器用来传送类比视讯如NTSC、PAL常用到AV端子,AV端子是目前最普遍的一种视频接口,它是声、画分离的视频端子,一般由3个结构组成,于每个插孔前端都会设置有单色色环3,连接时只需要将3种颜色的AV线与3种颜色的插孔对应连接即可。由于AV输出仍然是将亮度和色度混合的视频信号,所以依旧需要显示设备进行亮度和色彩分离,并且解码才能成像,这样的做法必然对画质造成损失,使画质不能让人满意。因此人们逐渐地对AV端子进行改进。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色差端子,色差端子中接口的数目要比AV端子的插孔数目多,色差端子在一些档次好的电视机、DVD上都出现了,与AV端子一样,每个色差端子每个接口的前端都设置有一个色环以方便使用者辨认连接线与接口的对应关系,一般说来,色差端子上的色环颜色从右往左依次为:绿、蓝、红、白、红。色差端子能够兼容AV线,但是由于AV线的颜色与色差端子前端所设置的色环颜色不一致,AV线中含有一黄色线,一般来说,传统产品于端子的末端插孔中设置的色环都为绿色,在使用时,使用者不能够分不清各线的对应连接关系,不能清晰、准备的进行连接,不能保证安装的正确性。
针对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带有双色色环的连接器,能够让使用者更加清晰、快捷的进行安装,保证安装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双色色环的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带双色色环的连接器,包括:塑胶基座和安装于塑胶基座上的端子,塑胶基座上开设有多个贯穿塑胶基座后端的插孔,所述的端子从塑胶基座的后端安装,端子的引脚部从成型于塑胶基座侧壁的侧槽穿出并与塑胶基座后端平行;所述的插孔中安装有色环,色环插嵌于插孔的前端并显露于插孔前端,其中,至少一个插孔中安装的色环为双色色环;所述的双色色环包括:内环以及套设于内环外的外环,所述的内环和外环上均设置有颜色分辨标识。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端子包括: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第一端子组包括:静片端子和动片端子;所述的静片端子、动片端子和第二端子均具有接触部、安装部、以及引脚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塑胶基座从后端向前开设有供端子安装的插槽以及所述的侧槽,该插槽与插孔连通,使端子的接触部显露于插孔中与插孔中的插头形成电性接触。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塑胶基座上开设有多个所述的贯穿塑胶基座后端的插孔,其中,包括一第一插孔;所述的多个插孔中交替地安装有第一端子组或第二端子,其中,第一插孔中安装有第一端子组。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插孔中安装的色环包括:单色色环和双色色环,单色色环包括一环状本体,单色色环上设置有颜色分辨标识;于所述的第一插孔中安装有双色色环,其余插孔中安装有单色色环。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插孔中安装的色环包括:单色色环和双色色环,单色色环包括一环状本体,单色色环上设置有颜色分辨标识;于所述的第一插孔中安装有双色色环,其余插孔中安装有单色色环。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内环下端向外延伸形成一支撑外环的支撑环,内环前端面设置有引导插头插入的倒角面。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插孔的外壁上套设一铁套,铁套后端设置有的插脚和引脚,插脚插入塑胶基座中定位,引脚插入塑胶基座中并与塑胶基座的前端平行;铁套前端向内翻卷以令色环定位,以防止色环脱离插孔。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插孔前端开设有供色环安装的安装位;塑胶基座上开设有供铁套的插脚和引脚插设的型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基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基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40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