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轧辊辊向与轴承挡的过渡圆弧车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00521.8 | 申请日: | 2013-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87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徐进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钢宝轧辊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5/36 | 分类号: | B23B5/3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55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轧辊 轴承 过渡 圆弧 车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造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轧辊辊向与轴承挡的过渡圆弧车削装置。
背景技术
轧辊在设计时,在辊向与轴承挡的过渡时设计成了大R,其一般由几个根圆组成,如果使用手工控制车削R,常会出现下列问题:
1.工效低:经常要用样板比较进行一点一点的车削;
2.风险大:常车削修来修去修不像,形成负差而质量不符合约达67.4%;
3.质量差:手工控制车削在两个圆根或与直段连接的地方的接刀,出现棱或台,不能使大R光滑过渡,
4.终序抛光达不到粗糙度与形位要求,有时会削弱大R力学情况造成辊颈断裂,发生轧制事故约2.1%,损失很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轧辊辊向与轴承挡的过渡圆弧车削装置,它能够使原有的辊身大R质量负差情况消失,同时能实现大R的圆滑过渡,避免产生缺口效应。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轧辊辊向与轴承挡的过渡圆弧车削装置,包括仿形触头以及通过联动装置与该仿形触头同步运动的刀具。
作为优选,所述联动装置为液压系统或多连杆式联动系统。
作为优选,所述仿形触头和刀具与辊身端面保持相同角度。
作为优选,所述仿形触头通过托板固定在床鞍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刀具与仿形触头同步运动,即可加工出与样板形状一致的轧辊大R,原有的辊身大R质量负差情况基本消失,控制在3%以内;而且因为大R能实现圆滑过渡,抛光后不再会出现力学上的“缺口效应”,也就不会再发生大R上的辊颈断裂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仿形触头;2、联动装置;3、刀具;5、托板;6、样板;7、工件;8、刀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轧辊辊向与轴承挡的过渡圆弧车削装置,包括仿形触头1以及通过联动装置2与该仿形触头1同步运动的刀具3,所述联动装置2可以是液压系统,也可以是多连杆式联动系统。所述仿形触头1通过托板5固定在床鞍上,并与预制的轧辊大R样板6相对应,所述刀具3固定在刀架8上,所述仿形触头1和刀具3与辊身端面保持相同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先切割出轮廓线光滑过渡的轧辊大R样板6,并经过检验合格后待用,再手工按大R轮廓线车削,留0.2mm余量初成R,安装好仿形触头1和刀具3,并使刀具3及仿形触头1相对辊身端面保持一定角度,避免因受力问题造成刀具3及仿形触头1无法正常工作,此时仿形触头1与样板6相对应,刀具3与待加工工件7对应。床鞍横向进给,仿形触头1延样板6移动,实现伸缩运动,通过联动装置2带动刀具3做同样运动,从而加工出与样板6形状一致的轧辊大R。加工成大R后,用细砂纸进行抛磨,达到粗糙度要求。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刀具3与仿形触头1同步运动,即可加工出与样板6形状一致的轧辊大R,原有的辊身大R质量负差情况基本消失,控制在3%以内;而且因为大R能实现圆滑过渡,抛光后不再会出现力学上的“缺口效应”,也就不会再发生大R上的辊颈断裂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钢宝轧辊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钢宝轧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05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