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电机的定子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57257.7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7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中路博勇;坪井雄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16 | 分类号: | H02K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茅翊忞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电机 定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改进了将线圈固定用的楔安装于在铁心上设置的线圈用切槽部的楔槽的安装结构的旋转电机的定子。
背景技术
电动机或者发电机等旋转电机的定子具有圆筒形的定子铁心。该定子铁心将硅钢板叠置,且每隔规定的厚度设置隔板,以形成径向的通风管道,整体形成圆筒形。另外,在该定子铁心的内周面(和转子外周的相对面)上,遍及整周以规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沿轴向的线圈用的切槽。该切槽用于收容定子线圈,其朝向定子铁心的内周面的开槽部通过线圈固定用的楔覆盖。也就是说,在切槽的开槽部的两内侧壁上,沿该切槽的长度方向形成楔槽,线圈固定用的楔以其两侧部在楔槽内卡合的状态覆盖切槽的开槽部。该楔在覆盖切槽的开槽部的状态下,其背面通过隔板与在切槽内收容的线圈接触,将其固定。
在制作这样的定子时,在切槽内收容定子线圈后,一边调整隔板的厚度一边将线圈固定用的楔沿轴向插入形成在切槽开槽部上的楔槽内。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切槽的楔槽和线圈固定用的楔的结合部分彼此能形成面接触,但是实际上,由于公差的关系成为线接触状态互相卡合。
此后,为了在组装起来的包含切槽部分的定子内浸透树脂,使该定子在浸渍容器内真空浸渍后,将其从浸渍容器中吊起。在该吊起后,使在该定子残留的树脂干燥凝固,以增加楔槽和线圈固定用的楔的粘接力。
但是,由于切槽的楔槽和线圈固定用的楔的结合部分是线接触状态,所以在该部分中产生缝隙。由于在浸渍中使用的树脂粘性不高,所以在把定子从浸渍容器中吊起后,树脂立即通过在楔槽和线圈固定用的楔之间产生的缝隙、通风管道流出。因此,在干燥凝固后,有时树脂在切槽和线圈固定楔之间残存不充分。特别地,在定子的内周(圆周)的下侧的切槽内,在浸渍后的干燥工序中,在干燥前树脂容易流失,固定力减弱。
这样,虽然加工中不能避免产生间隙,但是如果残存浸渍树脂,则可以期待当初期待的和面接触同等的对于楔的约束力。因此,希望进入缝隙的树脂不流出这样的结构。
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2003-79087号公报中表示的那样,考虑在楔槽内形成凹部,通过表面张力使树脂残存在该凹部内,使该残存的树脂和线圈固定用楔的侧端部接触。
在该结构中,通过形成凹部,能利用树脂的表面张力在凹部内残存树脂。但是,由于形成凹部会使其内表面和楔的侧端部的距离变长,所以不能足够地获得残存的树脂和楔的侧端部的接触面积,难于得到牢固的粘接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在防止树脂流失的同时使积存的树脂和楔的接触面积增加,来提供一种粘接力更强、可靠性高的旋转电机的定子。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在形成为圆筒状的铁心的内周面上沿轴向形成有线圈用的切槽,在该切槽的、朝向上述铁心的内周面的开槽部的两内侧壁上,沿该切槽的长度方向形成有卡合槽,上述定子具有以两侧部卡合在上述卡合槽内的状态覆盖上述切槽的开槽部的线圈固定用的楔,上述定子施行了树脂浸渍处理,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卡合槽的内部,沿该卡合槽的长度方向形成有相对于在该卡合槽内卡合的上述楔的宽度方向倾斜规定角度的凹部,在上述楔的上述两侧部,沿该楔的长度方向形成有以卡合在上述卡合槽内的状态下能插入上述凹部内的形状倾斜的凸部。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防止树脂的流失、同时增加楔和树脂的接触部,能够通过树脂牢固地粘接楔。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切槽部分的剖面图。
图2是图1的重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在图2中表示的楔槽的放大图。
图4是在图2中表示的线圈固定用楔的重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切槽部分的重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基本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首先,根据图6说明旋转电机的定子1的基本结构。
在图6中,定子1具有成圆筒状的铁心2。该定子铁心2将环状的硅钢板层叠而整体形成为圆筒状,在每隔规定的厚度夹入未图示的隔板形成径向的通风管道3。然后通过两侧的定子压板4通过双头螺栓5固定成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未经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572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