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中管节能灯无效
申请号: | 201310748200.0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7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戴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建国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7/22;F21V29/00;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罗伟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周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中管 节能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节能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中管节能灯。
背景技术
节能灯是用高亮度白色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源的灯具,其具有光效高、耗电少、寿命长、易控制、免维护和安全环保等诸多优点,它是新一代固体冷光源,光色柔和、艳丽、丰富多彩、低损耗、低能耗,适用家庭、商场、银行、医院、宾馆和饭店等各种公共场所的长时间照明。
其中,管中管节能灯是一种T8转T5式的新型节能产品,用其替换传统的电感式T8日光灯,能节省50-70%的照明用电;而用其替换T5日光灯,则能节省40-60%的照明用电。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管中管节能灯散热效果不佳,长期使用时,由于管内温度的升高,就容易烧坏发光二极管;而且现有技术中的管中管节能灯使用寿命不够长,发光稳定性也不是很好。此外,现有技术中的管中管节能灯由于光线有较大的损失,因此光照度仍然不够;而且,现有技术中的管中管节能灯中的导柱不能旋转,导致其只能以某一特定角度安装,但是有时节能灯是安装在天花上,有时又是安装在墙壁上,这种固定结构的导柱就不能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管中管节能灯,其不仅高效节能、亮度大、散热效果好,而且使用寿命长,发光稳定性好,同时适合于不同场合的安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管中管节能灯,包括透明玻璃套管、三基色发光管、设置于所述透明玻璃套管两端的卡套和设置于所述卡套一端的导柱,所述卡套内设置有整流器,所述透明玻璃套管和所述卡套之间设置有堵头,所述堵头和所述卡套上均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整流器内安装有整流控制电路板,所述整流控制电路板分别与所述三基色发光管和所述导柱电连接,并且所述反光片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半圆弧形,所述三基色发光管设置于所述透明玻璃套管内,并且所述三基色发光管安装于所述堵头上靠近所述反光片的一侧,所述导柱与所述卡套卡扣连接。
作为本发明管中管节能灯的一种改进,所述透明玻璃套管的内壁上设置有两层折叠的反光片,所述反光片的内侧设置有纳米反光层。
作为本发明管中管节能灯的一种改进,所述卡套上设置有四个卡扣孔,所述导柱上设置有四个与所述卡扣孔匹配的卡扣。
作为本发明管中管节能灯的一种改进,所述三基色发光管的中心轴线投影在所述反光片上的投影线与所述反光片的长度方向的两边缘之间的距离相等。
作为本发明管中管节能灯的一种改进,所述反光片的长度方向的两边缘在所述三基色发光管上的投影线与所述三基色发光管的中心轴线重叠。
作为本发明管中管节能灯的一种改进,所述散热孔设置为斜插式散热孔,其倾斜角度为30-60?。
作为本发明管中管节能灯的一种改进,所述整流控制电路板包括依次连接的整流电路、滤波电路、自激振荡电路和被动式功率因数补偿电路。
作为本发明管中管节能灯的一种改进,所述整流电路为由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五二极管和第六二极管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三二极管、第七二极管、第五电容和第一电阻;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通过所述第四电容与所述第七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五电容和所述第一电阻连接。
作为本发明管中管节能灯的一种改进,所述自激振荡电路包括变压器、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五电阻、第二三极管、第六电阻、第九二极管、第十二极管、第八二极管、第六电容、第四电阻和第十三二极管;所述变压器的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二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五电阻、所述第二三极管与所述第六电阻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十三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九二极管的正极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负极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十二极管的正极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负极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所述第八二极管与所述第四电阻并联连接。
作为本发明管中管节能灯的一种改进,所述被动式功率因数补偿电路包括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四二极管、第十一二极管和第十二二极管,所述第八电容与所述第四二极管并联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十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十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十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九电容与所述第十二二极管并联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建国,未经戴建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482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