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堵塞型圆顶阀气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47244.1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27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12 | 分类号: | F16K31/12;F16K3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0206 内蒙古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堵塞 圆顶 阀气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阀的气流控制,尤其是涉及圆顶阀的气控装置。
背景技术
圆顶阀是世界上最有效、能迅速开闭的物料输送阀,其在工业中的应用领域 包括电力、食品、医药、化工、塑料、矿山、钢铁等行业。、圆顶阀按汽缸驱动 形式划分可分为:直行程汽缸式圆顶阀、角型汽缸式圆顶阀和扇型汽缸式圆顶 阀。电磁阀是用来控制流体方向的自动化基础元件,属于执行器,通常用于机 械控制和工业阀门上面,对介质方向进行控制,从而达到对阀门开关的控制。 圆顶阀阀芯是一个球面圆顶,圆顶阀在开关过程中,阀芯与橡胶密封圈间保持 有约2㎜的间隙,使阀芯与橡胶密封圈可以以无接触的方式运动,目的是使阀芯 与橡胶密封圈之间不产生磨擦,减少磨损。圆顶阀的气动执行元件为全密封回转 气缸,直接驱动圆顶阀转动,有效地防止了灰尘进入其中造成磨损、泄漏等现象 的发生。当圆顶阀处于关闭状态时,橡胶密封圈充气,膨胀紧紧地压在球面圆顶 阀芯上,从而形成一个非常可靠的密封环带,阻止了管道内物料的流动。圆顶阀 阀芯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采用不同材料,表面进行不同硬化处理方式,利用阀 芯光滑坚硬的表面,可保证与橡胶密封圈良好的紧密接触以保证密封的可靠。橡 胶密封圈采用特种橡胶制成,具有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耐老化等特点,使 用寿命长。阀门开启时,料口全流通无阻挡。阀门的工作过程为:阀芯关闭→密 封圈充气→密封圈排气→阀芯转动→阀芯开启→阀门打开,完成一个循环。
发电厂灰库搅拌机入口圆顶阀在运行过程中发生过因为电磁阀进灰卡塞导 致圆顶阀无法关闭的现象,这是因为通常电厂圆顶阀的开关完全靠电磁阀控制, 当电磁阀卡住圆顶阀无法进气关闭时,运行人员只能通知维护人员到现场解决, 从运行人员通知到维护人员处理完问需要很长时间,这段时间将漏出大量的灰, 影响灰的及时外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旨在解决电磁阀进灰卡塞问题,保证圆顶阀可靠的开启 与关闭,提高气力输灰系统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防堵塞型圆顶阀气控装置的实施例,该装置包括圆顶阀密封 圈、圆顶阀气缸、第一截止球阀、第二截止球阀、排气球阀、行程开关、圆顶阀 控制电磁阀和圆顶阀密封圈充气电磁阀,所述第一截止球阀通过气管连接在圆顶 阀控制电磁阀出气气源口和圆顶阀气缸关进气气源口之间,所述排气球阀通过气 管连接在圆顶阀控制电磁阀出气气源口和圆顶阀气缸开进气气源口之间,所述第 二截止球阀安装在总气源过滤减压阀出口之后的一路气源管上,并经过气管连接 至圆顶阀气缸关进气气源口,第二截止球阀与第一截止球阀形成了并联连接,所 述圆顶阀密封圈充气电磁阀连接在圆顶阀气缸关进气气源口和圆顶阀密封圈之 间,由圆顶阀密封圈充气电磁阀出口对圆顶阀密封圈进行充气,所述行程开关安 装在圆顶阀的全关位置处。
根据本发明的防堵塞型圆顶阀气控装置的实施例,当圆顶阀全关时,行程开 关会将圆顶阀已全关信号传递到圆顶阀的电气控制柜内。
根据本发明的防堵塞型圆顶阀气控装置的实施例,所述排气球阀和第一截止 球阀在正常运行时均为开启状态,第二截止球阀在正常运行时为关闭状态。
本发明提出的圆顶阀气控装置提高了气力输灰系统可靠性,提高电除尘的投入 率,保证气力输灰系统的稳定运行,不会在因为圆顶阀电磁阀原因导致无法关闭, 而造成大面积漏灰事件发生。
附图说明
图1给出了本发明的防堵塞型圆顶阀气控装置的结构图,并在其中标出了当 圆顶阀控制电磁阀失电时的气路走向。
附图标记说明:
a总气源过滤减压阀
b第一截止球阀
c第二截止球阀
d排气球阀
e圆顶阀气缸
f圆顶阀密封圈
g行程开关
p压力开关
YV1圆顶阀控制电磁阀
YV2圆顶阀密封圈充气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472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