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止水帷幕堵漏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742773.2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6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马德强;陈云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18 | 分类号: | E02D5/18;E02D19/1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止水 帷幕 堵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止水帷幕堵漏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基坑的止水帷幕的缺陷堵漏方法一般采用机械土工开挖方式暴露漏水点后,再进行堵漏工作,但对于出水量较大的情况,则无法这样做,堵漏施工的困难较大。现有技术中也有运用高压旋喷对止水帷幕的缺陷进行修补,但由于地下水的流动,常规的高压旋喷桩在缺陷处容易被水流冲稀冲走而无法形成固化桩,即使加入速凝剂也赶不上水流冲刷的速度,效果不甚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止水帷幕堵漏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止水帷幕堵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止水帷幕的缺陷处的上方钻孔至该缺陷处;
(2)将软质筋体从缺陷的上方钻孔处塞入该缺陷处至塞不下为止;
(3)从所述钻孔处置入高压旋喷管至缺陷处;
(4)通过该高压旋喷管对缺陷处进行高压旋喷,使水泥浆与缺陷处的软质筋体原位固化形成加筋旋喷体以修补缺陷处。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软质筋体为纤维棉。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高压旋喷的水压≥38MPa,风压为0.7MPa,浆压为2~3MPa。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高压旋喷的旋转速度为10r/min,浆液流量为100~150L/min。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水泥浆的水灰比为1.0,比重为1.5~1.6,返浆比重为1.2~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方法将软质筋体从止水帷幕的缺陷的上方钻孔处塞入该缺陷处至塞不下为止,再在该处进行高压旋喷,软质筋体起到加筋的作用,可以有效消除水流对桩体成型固化的影响,使桩体保持完整;
2、本发明的水泥旋喷体经软质筋体的加筋作用后,强度得到提高,止水的稳定性更强;
3、本发明的方法采用纤维棉作为软质筋体,成本低廉;
4、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有效处理出水量大的缺陷而不必大规模开挖以修补缺陷处,工艺过程成熟简单,效果良好,成本低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描述。
一种止水帷幕堵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止水帷幕的缺陷处的上方钻孔至该缺陷处;
(2)将纤维棉从缺陷的上方钻孔处塞入该缺陷处至塞不下为止;
(3)从所述钻孔处置入高压旋喷管至缺陷处;
(4)通过该高压旋喷管对缺陷处进行高压旋喷,使水泥浆与缺陷处的纤维棉原位固化形成加筋旋喷体以修补缺陷处。所述高压旋喷的水压≥38MPa,风压为0.7MPa,浆压为2~3MPa,旋转速度为10r/min,浆液流量为100~150L/min,,所述水泥浆的水灰比为1.0,比重为1.5~1.6,。
实施例1
厦门裕景中心基坑围护工程
止水帷幕为灌注桩加桩间旋喷桩,由于旋喷桩局部缺失,基坑出现涌水涌砂情况。处理方法为:基坑内漏水处回填土方,引孔至缺陷处,利用机上钻杆,塞入纤维棉,填满孔洞,通过该高压旋喷管对缺陷处进行高压旋喷,使水泥浆与缺陷处的纤维棉原位固化形成加筋旋喷体以修补缺陷处。所述高压旋喷的水压≥38MPa,风压为0.7MPa,浆压为2~3MPa,旋转速度为10r/min,浆液流量为100~150L/min,所述水泥浆的水灰比为1.0,比重为1.5~1.6。
实施例2
泉州海景花园基坑围护工程
止水帷幕为灌注桩加桩间旋喷桩,由于旋喷桩垂直度偏差,旋喷桩与灌注桩搭接不上,形成10cm~40cm竖向缺口,基坑出现涌水涌砂情况。处理方法为:基坑内漏水处回填土方,引孔至缺陷处,利用机上钻杆,塞入纤维棉,填满孔洞,通过该高压旋喷管对缺陷处进行高压旋喷,使水泥浆与缺陷处的纤维棉原位固化形成加筋旋喷体以修补缺陷处。所述高压旋喷的水压≥38MPa,风压为0.7MPa,浆压为2~3MPa,旋转速度为10r/min,浆液流量为100~150L/min,所述水泥浆的水灰比为1.0,比重为1.5~1.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未经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427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良的自动化焊锡机发热装置
- 下一篇:IGBT真空返修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