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端带锥度复合轴套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742023.5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2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袁翔飞;吴海龙;吕四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双飞无油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F16C3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11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端 锥度 复合 轴套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动轴承的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两端带锥度复合轴套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的三层复合滑动轴套(或称三层复合无油润滑轴套),采用的加工方法为将“带改性聚四氟乙烯减摩层的塑料--青铜--钢背三层复合成自润滑板材”通过机加工或冲压落料成小块板材,然后卷制成轴套,再经过整形、平端面倒角、清洗、镀锡等工序加工而成,因轴套在整形工序,采用的是轴套整体压入圆环形整形模具后,再用一端或两端带有导向的圆柱形整形芯棒通过轴套内孔,然后将轴套从圆环形整形模具压出,所以所制成的轴套内外表面都是圆柱面,壁厚均匀。但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一些轴向滑动场合,当轴承承受较大的径向力时,轴的表面不完全贴合在轴套的内孔壁上,轴套的轴线与轴颈的轴线不平行,而仅仅与轴套两端的小部分区域(包括倒角口)接触,这样一方面导致轴套局部承受的压强迅速变大,从而使轴套出现偏磨,使用寿命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在轴套的倒角口处因采用的是机械加工倒角,倒角口处一般都存在机械加工硬化的效应,长期与轴滑动接触,会将轴表面拉伤,导致摩擦副失效,此现象在径向负荷越大的轴向滑动场合尤其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能批量化大规模生产的两端带锥度复合轴套的制造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两端带锥度复合轴套的制造方法有以下两种,分别为用板材(一般长度小于2米)制造方法和卷带材制造方法。所述的两端带锥度复合轴套是有开口接缝,两端孔口直径大于中间,呈喇叭口状的圆形轴套。
用板材的制造方法:用带改性聚四氟乙烯减摩层的塑料--青铜--钢背,根据现有方法复合成三层复合自润滑板材─→落料─→剪高度卷圆─→整形内外径─→整形锥度─→平端面倒角─→清洗─→检验─→成品包装入库;所述的整形锥度工序是用锥度整形芯棒整形:所用锥度整形芯棒前端为导向段,导向段后为整形工作段,其整形工作段的形状与两端带锥度复合轴套内孔的凹凸形状相同,整形工作段后为带有限位台阶的芯棒柄,在整形锥度工序中将待加工的两端带锥度复合轴套套在锥度整形芯棒的整形工作段上,将轴套与锥度整形芯棒一起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整形模具,轴套通过锥度整形芯棒和整形模具的挤压,形成孔口两端的喇叭口,并利用开口接缝将轴套从锥度整形芯棒中脱出。
用卷带材制造方法:用带改性聚四氟乙烯减摩层的塑料--青铜--钢背,根据现有方法复合成三层自润滑卷带材─→放卷─→分条─→辊轧锥度─→刨内外倒角─→刨宽度─→轴套自动成型─→清洗─→检验─→成品包装入库;所述的辊轧锥度:是用一对轧辊轧制,其中一个轧辊的辊面为圆柱形,另一个轧辊的辊面为仿两端带锥度复合轴套内孔形状的内凹轧辊,将有塑料的表面面对内凹轧辊,对带材进行辊轧,得到一个中间厚两边薄截面为梯形的条料。
在清洗与检验工序之间还有对轴套外表面镀锡工序。
上述两种制造方法具有工艺稳定性好、产品质量好等优点,尤其是用卷带材制造方法,生产效率高,更适合于流水线的连续性生产作业。
附图说明
图l是两端带锥度复合轴套的剖面图;
图2是图l的俯视图;
图3是整形锥度工序中所用的锥度整形芯棒主视图;
图4是锥度整形芯棒上套有待锥度整形轴套的剖面图;
图5是用整形模具及锥度整形芯棒在整形锥度时的状态图;
图6是圆柱形轧辊的主视图;
图7是内凹轧辊的主视图;
图8是辊轧锥度时的状态图;
图9是轧制后的带材主视图。
图中:1、两端带锥度复合轴套;2、接缝; 3、喇叭口;4、锥度整形芯棒;5、导向段;6、整形工作段; 7、限位台阶;8、芯棒柄;9、整形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图2是两端带锥度复合轴套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两端带锥度复合轴套1是通过卷制带有开口接缝2,两端孔口直径大于中间,呈喇叭口3状的圆形轴套。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双飞无油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双飞无油轴承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420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荒煤气毕托巴流量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两头进水冷却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