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定影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740345.6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3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今泉彻;楢原隆史;安藤温敏;南岛康人;立石朋也;前田雅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G15/20 | 分类号: | G03G15/2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罗闻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影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用于与诸如复印机或打印机的电子照相类型的成像设备一起使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设置在电子照相类型的成像设备中的定影装置的类型,已经使用膜定影的类型。膜定影类型的定影装置总体上具有以下构造,所述构造包括:圆筒形膜;接触膜的内表面的加热器;支撑构件,其用于在与加热器接触膜的内表面的表面相反的表面处支撑加热器;和加压构件,其用于与加热器一起在加压构件与膜之间形成夹持部。另外,定影装置在通过夹持部进给记录材料的同时加热上面承载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因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
作为加热器,通常使用通过在诸如氧化铝或氮化铝的陶瓷材料的衬底上形成发热电阻器而制备的加热器。关于加热器,一个表面接触膜的内表面,而与接触膜的所述一个表面相反的表面(另一个表面)接触支撑构件。诸如热敏电阻或熔断器的热敏装置在被支撑构件支撑的同时接触加热器接触支撑构件的相反表面。加热器通过使用波数控制或相位控制而控制供给到加热器的电力的量,以便使热敏电阻的检测温度达到目标温度。当加热器导致异常的温度升高时,通过熔断器或恒温器阻断加热器的电力供给。
这里,作为上述定影装置中的问题之一,加热器由于热失控而损坏(破裂)。由于热失控所导致的加热器损坏是指一种现象,该现象使得用于控制加热器的双向可控硅开关等等发生故障而使加热器的控制失效并且因而电力被连续地供给到加热器而损坏加热器。该加热器损坏的原因包括热应力和机械应力的产生,所述热应力源自加热器的温差,所述机械应力通过支撑构件的部分熔融而施加在加热器上。
尤其,由于热应力所导致的加热器损坏在某些情况下从与热敏电阻等等的接触部作为起始点而产生,其中在接触热敏电阻等等的接触部分与未接触热敏电阻等等的未接触部分之间的温差变得较大而产生较大的热应力。
作为抵抗加热器损坏的对策,通过使用诸如上述熔断器等等的安全装置,在衬底被加热器的过热所产生的热应力损坏之前,中断加热器的电力供给。
然而,近年来,对于缩短FPOT(首页输出时间)和提高生产力的要求日益加剧,并且将来将认为需要将较大的电力供给到加热器,因此早期阶段会发生加热器损坏。
因此,日本特开专利申请(JP-A)Hei11-84919公开了一种加热装置,如图12中所示,在该加热装置中在加热器12与绝热支撑构件11之间设置金属板14a。金属板14a作为热传导构件被插置于绝热支撑构件11与加热器12之间,使得可以避免局部温度升高。
因此,假定在金属板14a上在与接触加热器12的接触表面相反的表面处设置安全装置,将认为在接触安全装置的接触部分与未接触安全装置的未接触部分之间的温差变得较小而降低热应力,并且因而不易造成加热器损坏。
然而,在JP-A Hei11-84919中公开的构造中,虽然金属板14a通过粘结剂固定到绝热支撑构件11,但是加热器12和金属板14a仅在加热装置的夹持部中通过压接触力而彼此接触。
因此,在包括压力释放(消除)机构的加热装置中,所述压力释放(消除)机构用于在加热装置的非操作期间消除压接触状态或缓解压接触力,当夹持部中的压接触状态被消除或当夹持部中的压接触力被缓解时,存在以下可能性,即,产生其中加热器12和金属板14a彼此不充分地接触的情形。即,在夹持部中压接触力充分的情况下,金属板14a和加热器12通过夹持部中的压接触力彼此充分地接触。然而,在夹持部中的压接触状态被消除的情况下或在夹持部中的压接触力被缓解的情况下,由于金属板14a的厚度公差、翘曲等的影响,会出现其中加热器12和金属板14a彼此不充分地接触的情形。
在加热器12和金属板14a不充分地接触的情形中产生使加热器的控制失效的热失控的情况下,没有充分地实现通过金属板14a使加热器12的温度分布均匀的效果,并且因而存在发生加热器损坏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即使在该定影装置的夹持部中的压接触状态被消除或压接触力被缓解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加热器和金属板彼此稳定地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403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