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被动式低噪声通风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38167.3 | 申请日: | 2013-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3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康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7/00 | 分类号: | F24F7/00;F24F13/2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张宏威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被动式 噪声 通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风降噪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单层或双层玻璃窗的气密性很好,特别是塑钢窗。但是在夜晚或是冬季,室内需要保证有最小的换气量。而现有的通风器结构简单,基本上只设置了两个通风口用来通风(如图1所示),在保证换气量的同时会使噪声进入室内,破坏了窗户系统良好的隔声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通风器隔声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被动式低噪声通风器。
本发明所述的被动式低噪声通风器包括通风器本体,在通风器本体内部设置有矩形的隔声挡板,所述隔声挡板位于通风器本体的两个通风口之间,隔声挡板的长度方向与两个通风口的长度方向平行,隔声挡板的两个长边对应的侧壁分别与通风器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紧密接触,隔声挡板与通风器本体的四个侧壁之间均留有空隙,所述空隙为空气流通的通道,所述隔声挡板为三层复合结构,其中间为支撑板,该支撑板的两侧均是厚度为D的吸声层,所述厚度D大于5mm且小于30mm。
通风器本体的两端各设置有纵向吸声板,所述两个纵向吸声板位于通风器本体内部,将通风器本体的两端的分隔成两个密闭的空腔。
所述的吸声层为多孔泡沫塑料板。
本发明通所述的被动式低噪声通风器在使用时,空气从通风器的一个通风口进入,沿隔声挡板与通风器本体侧壁之间的通道流动,从另一个通风口流出,实现室内与室外的通气。通气过程中,隔声挡板能够阻隔噪声,吸声层能够吸收噪声。经测试,该被动式低噪声通风器与现有通风器的通风效果一样,但降噪达到57.7dB(A),Dn,e,w达到41.7以上,降噪效果提高了约10dB,而人耳感觉响度降低至约一半。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通风器的结构示意图的仰视图;
图2为图1的横断面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实施方式一、二和五所述的被动式低噪声通风器的结构示意图的仰视图;
图4为图3的横断面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实施方式三和四所述的被动式低噪声通风器的结构示意图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3和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被动式低噪声通风器包括通风器本体1,在通风器本体1内部设置有矩形的隔声挡板2,所述隔声挡板2位于通风器本体1的两个通风口11之间,隔声挡板2的长度方向与两个通风口11的长度方向平行,隔声挡板2的两个长边对应的侧壁分别与通风器本体1的上表面A和下表面B紧密接触,隔声挡板2与通风器本体1的四个侧壁之间均留有空隙,所述空隙为空气流通的通道,所述隔声挡板2为三层复合结构,其中间为支撑板21,该支撑板21的两侧均是厚度为D的吸声层22,所述厚度D大于5mm且小于30mm。
本实施方式中,通风器本体1的内部设置了隔声挡板2和吸声层22,空气从通风器的一个通风口11进入,沿隔声挡板2与通风器本体1侧壁之间的通道流动,从另一个通风口11流出,实现室内与室外的通气。通气过程中,隔声挡板2能够阻隔噪声,吸声层22能够吸收噪声。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至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对实施方式一所述的被动式低噪声通风器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隔声挡板2的长度L为700mm,吸声层22的厚度D为10mm。
对现有的通风器和本实施方式所述的被动式低噪声通风器进行性能测试。根据BS EN20140.10:1992建筑物和构件隔声的测量规范,通风器被归为小型建筑构件。它们的声学性能是依据构件的归一化水平差异,但它与通风器连接的两个房间的声压级差不同,而是与在接收其声音的10㎡的房间内的吸声面积有关。其声学性能用100Hz~3150Hz之间的1/3倍频程Dn,e表征:
Dn,e=LS–LR+10log(A0/A)
其中,LS为发声室的声压级,LR为接收室的声压级,A为接收室的吸声面积,A0为吸声体标准面积(10㎡)。
为了能够更加简便的评估其性能,在BS EN ISO717-1:1997中提供了很详细的测试步骤,包含了测量归一化水平差异频谱与标准频谱的比较,调整标准频谱,直到所有的不利偏差(等级差异与测量的频谱降到标准曲线以下的频率一致)不超过32dB。500Hz下标准曲线的数值定义为加权构件归一化水平差异Dn,e,w,即加权后的Dn,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81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