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cpu自动取放机的双重压紧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38114.1 | 申请日: | 2013-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131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欢;林志成;赵七星;刘洪云;刘艳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拓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张海文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cpu 自动 取放机 双重 压紧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cpu自动取放机的双重压紧机构。
背景技术
电脑主板在出厂前需要进行性能测试,此时,需要将cpu安放到主板上(主板上一般设置有cpu安装台),现有测试过程一般需要人手动将cpu安装到主板上,然后进行测试,测试完后再通过人手动拆下cpu,测试效率低下,自动化程度低,不利于流水线规模化测试;为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测试电脑主板时自动取放cpu的机器,实现测试主板的自动化。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cpu自动取放机的对菜谱进行压紧的双重压紧机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cpu自动取放机的双重压紧机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cpu自动取放机的双重压紧机构,包括: 驱动块,可活动的安装在cpu自动取放机上; 若干压紧杆,固定安装在驱动块下部; 压紧块,通过一弹性连接装置与驱动块连接,弹性装置未发生伸缩时压紧块下部端面到驱动块的距离大于压紧杆的长度。
所述压紧杆下部端面设置为一突起的曲面。
所述弹性装置设置为若干复位杆,每个复位杆包括弹簧、滑杆和套杆,套杆内设置有空腔,滑杆插设在空腔内,弹簧位于滑杆和套杆之间,空腔出口处设置有防止滑杆滑出空腔的折边,套杆与驱动块固定连接,滑杆与压紧块固定连接。
所述压紧杆设置有两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发明先通过压紧块对cpu进行面接触并进行初步压紧,如果仅仅通过压紧块进行压紧,cpu容易出现未完全与cpu安装台贴合的情况(cpu不能与主板完全连接),此时,再通过压紧杆与cpu进行点接触并进行压紧,可以实现cpu与cpu安装台完全贴合,减少误检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发明是一种用于cpu自动取放机的双重压紧机构,包括: 驱动块1,可活动的安装在cpu自动取放机上; 两压紧杆2,固定安装在驱动块1下部,压紧杆2下部端面设置为一突起的曲面; 压紧块3,通过一弹性连接装置与驱动块1连接,弹性装置未发生伸缩时压紧块3下部端面到驱动块1的距离大于压紧杆2的长度。
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发明先通过压紧块3对cpu5进行面接触并进行初步压紧,如果仅仅通过压紧块3进行压紧,cpu5容易出现未完全与cpu安装台4贴合的情况,此时,再通过压紧杆2与cpu5进行点接触并进行压紧,可以实现cpu5与cpu安装台4完全贴合,减少因对cpu5压紧不到位而出现主板性能误检的情况发生。具体动作过程如下:驱动块1在cpu自动取放机的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往下移动,带动压紧块3及压紧杆2下移,压紧块3先与cpu5接触并压紧,驱动块1继续下移,压紧杆2下部开始接触cpu5并施加压力。
如图所示,弹性装置优选设置为四根复位杆,每个复位杆包括弹簧、滑杆6和套杆7,套杆7内设置有空腔,滑杆6插设在空腔内,弹簧位于滑杆6和套杆7之间,空腔出口处设置有防止滑杆6滑出空腔的折边,套杆7与驱动块1固定连接,滑杆6与压紧块3固定连接。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拓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拓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81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