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印刷于金属表面的防伪标识无效
申请号: | 201310720451.8 | 申请日: | 2013-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0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姚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立德高科(北京)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3/02 | 分类号: | G09F3/02;G06K1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印刷 金属表面 防伪 标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伪标识,特别地提供一种印刷于金属表面的防伪标识。
【背景技术】
金属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其应用范围与条件都有着特殊的要求。不论是作为包装还是作为其他领域,金属物品也有其现实的防伪需求,尤其作为贵金属的投资与收藏,都有非常大的防伪需求。但是从目前金属的防伪手段来看,一是技术条件简单,二是仿造容易。目前来看,贵金属主要以下几种防伪手段。 (1)喷砂效果:大多采用特定规格的喷砂工艺处理,可细分为均匀喷砂、渐变喷砂、多层次喷砂、反喷砂、装饰性网格喷砂等多种效果,呈现一种均匀、细腻、亚光的效果。
(2)浮雕造型:采用的浮雕设计和造型过程,所有规格贵金属纪念币正背面浮雕均起位清晰,文字笔划挺拓。
(3)彩印效果:色彩饱满,油墨分布均匀,与底面浮雕对位准确,不偏印、不露印。特定的标识采用专色油墨印刷,色彩冲击力较强。
(4)材质与重量:多采用纯金、纯银材质,重量公差、尺寸公差控制严格。
(5)其他防伪工艺:应用了专门的防伪工艺,包括隐形雕刻、激光幻彩、变色油墨、斜丝齿、全齿间隔半齿等,呈现出独特的效果。
以上的防伪手段,自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是也有一定的缺陷。主要是以上的各种防伪手段其判定方式还是依赖于看、摸、听、闻等人体感官来判断。而人的感官必定有一定的差异化与主观性,所以没有一个客观的判定标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于金属表面的防伪标识。其能够满足特定应用环境下对防伪标识的植入与识别需求,同时通过难于复制、扫描的二维点阵图形防伪技术和金属防伪的结合,通过不同光谱信息识读提取植入于二维点阵图形码中。其中隐形防伪标识肉眼不可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印刷于金属表面的防伪标识,此发明由两大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印刷于金属表面的防伪标识是由一系列二维点阵组成。
上述二维点阵图形由专有的防伪图形生成软件生成,并具有一定的数据存储能力及可被识别性。
一种印刷于金属表面的防伪标识的制作方法,包括:通过软件生成二维点阵图形。
生成二维点阵图形后通过制版工艺将二维点阵图形由电子文件转换为可用于印刷的实物印版。
根据所述制版过程,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需印刷在金属表面,根据金属印刷的技术要求,在制版过程中需将二维点阵图形固化于金属印版上。
要实现本发明中防伪标识的印刷,需要采用转移印刷的方式将防伪标识固化于金属表面。其基本过程是将二维点阵图形通过制版体现在金属印版上,之后在金属印版上布置油墨。
金属印版上附着油墨之后,印刷机上的橡胶头与印版接触,通过此步骤可将二维点阵图像的油墨点迹转移到橡胶头上。
橡胶头在附着上油墨点迹之后与需要印刷的金属表面接触,将油墨点迹转移印刷到目标金属表面上。
二维点阵图像通过油墨点迹的方式附着到金属表面之后,需要加热方式进行固化,以防止防伪标识的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过识别仪器进行防伪标识触发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二维点阵图形的基本组成示例图。
图3 为本发明提供的将二维点阵图形进行制版印刷的示意图。
主要图号说明。
101-金属表面 102-防伪标识 103-鉴别仪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印刷于金属表面的防伪标识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印刷于金属表面的防伪标识,如图1所示,其生效方式如下:
步骤101、准备具有一定光滑程度的金属表面101。
步骤102、将防伪标识102印刷于金属表面。
较佳的,防伪标识的面积要大于3*3mm,以保证防伪标识的可被识别效果。
步骤103、使用鉴别仪器103对防伪标识进行鉴别。
下面对上述过程中,主要针对防伪标识的生成及制作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针对二维图像点阵的生成,如图2所示,其结构形态是由一系列具有特定规格的图像点组成。此图像点组成二维图像点阵之后,即可存储一定容量的信息。
此图像点阵印刷于金属表面之后即可被鉴别仪器识别,并提取出存储的防伪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立德高科(北京)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立德高科(北京)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204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