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水保肥且独立于环境的模块化植物栽培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716883.1 | 申请日: | 2013-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8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 发明(设计)人: | 倪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保税区攀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9/02;A01G1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水保肥 立于 环境 模块化 植物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水保肥且独立于环境的模块化植物栽培方法及其在植物栽培中的运用。
背景技术
地栽是最常用的植物栽培方式,受土壤等自然条件约束和与外界相互影响比较大,同时栽培中的水分和养分损耗比较大。土壤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可栽培植物的种类及产量,旱、涝、沙化、盐碱、贫瘠、污染或者其它不适宜欲栽培植物生长土壤的土地,就不适合栽培植物或栽培想要栽培的植物,如果一定要栽培土壤需要整体改造改造的成本也比较高。在植物栽培过程中,毁林开荒、填湖(湿地)造田、施用农药化肥、过度耕种等还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如破坏原有植被及其组成的生态系统、污染环境和降低土壤肥力等,这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同时外界环境及气候等对于植物栽培的影响也很大,旱、涝、大风、极端气温、沙化等自然灾害或生态灾难对于植物栽培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减产甚至绝收,另外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而导致的对于水源和土壤的污染也严重影响食用植物的品质和栽培植物的生长,特别是对于食用植物品质的影响很多是表面上无法辨别的,一旦食用对于人们的生命健康危害很大。地栽中的水分和养分损耗的途径的包括流失、蒸发(这里的损耗不包含植物本身的表面蒸发)及施用到可吸收范围之外等,不仅可能增加不必要的成本,而且还可能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尤其导致在干旱、贫瘠等恶劣自然条件下进行地栽难度很大,一般无法进行生产性栽培。另外,地栽方式中对于实施根系修剪等针对地下部分的栽培及管理措施很不方便或者效果有限,即使是树冠修剪、采摘等针对地上部分的措施对于大型植物也同样不便,基于地栽的种植业中有的工业化程度已经很高,如玉米种植中的播种、收割等环节,但因不便于移动及水肥损耗较大等原因,在面对严重灾害性气候时也难以有效应对,2012年美国就因大旱而玉米大幅减产。容器栽培也是常用的植物栽培方式,属于一种模块化栽培,因而更加可控和便于移动,受土壤条件约束和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程度较地栽明显降低,水分和养分损耗也明显降低,但仍有水分和养分通过底孔流失及表面蒸发等损耗情况,不透水容器栽培因易积水不透气等问题无法广泛应用而一般限于水培等特殊的栽培且仍有表面蒸发。因此容器栽培没有尽可能的降低不必要的成本和减少对外界的影响,同时外界的旱、涝、污染也可能对容器栽培的植物造成影响,因为栽培在容器内的植物其地下部分并未尽可能的与外界隔离,仍有许多可以相互影响的途径。由于栽培容器一般只考虑容器功能本身或还兼顾美观而对移动性考虑不多,对于较大较重及以上的依然不便于移动,也难以实施根系修剪等针对容器包裹部分的栽培及管理措施。栽培容器一般情况下不会做得足够大(足够大会使成本增加及丧失易于移动等优点),栽培容器对根系的生长不利影响可能导致整个植株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所以除部分园艺栽培(主要是中小型植物,而且一般还需要采取换盆、根系修剪等措施,实施起来不方便并易损坏容器)之外,容器栽培不适合进行长期栽培。通过控根栽培容器、盆套盆系统等可以延长容器栽培的时间,但依然难以适于更大型植物及更长期的栽培(根系密度过大仍会影响植株生长)。容器栽培要转化为地栽或新的容器栽培只能去除容器,操作麻烦且不能保留原有优点。容器栽培的少数应用领域工业化程度已经很高,如组织培养等,但一般必需在严格控制的人为环境条件下,成本较高,难以通用;而常规情况下除育苗环节和观赏园艺栽培外,容器栽培的规模应用几乎没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保税区攀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保税区攀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68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质过滤器滤芯下密封盖
- 下一篇:一种纸浆定量给定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