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源热泵用智能控制器在审
申请号: | 201310716073.6 | 申请日: | 2013-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9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万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9/00 | 分类号: | F25B49/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66400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源热泵用 智能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空气源热泵用智能控制器。
背景技术
随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产品成为了近几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空气源热泵在制备生活热水方面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目前,空气源热泵用控制器大多数都是采用PLC控制器,但PLC主要是针对工业应用,如钢铁、石油、汽车等行业,而在空气源热泵自动控制中的应用优势并不明显,并且还需要增加各种扩展模块,这不但多增加了投资,而且也不利于系统的集成化自动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式结构的空气源热泵用智能控制器,可实现全自动无人值守的效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空气源热泵用智能控制器主要是由中央处理器单元、集热箱水温采集单元、环境气温采集单元、状态采集单元、故障采集单元、电能监测单元、噪声监测单元、I/O输出单元、模拟量输出单元、辅助加热输出单元和故障诊断输出单元组成,中央处理器单元分别与集热箱水温采集单元、环境气温采集单元、状态采集单元、故障采集单元、电能监测单元和噪声监测单元连接,并构成为了中央处理器单元的输入端,而中央处理器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I/O输出单元、模拟量输出单元、辅助加热输出单元和故障诊断输出单元连接,在中央处理器单元还设有电源接口、通讯接口和外设接口。
所述电源接口用于连接电源和提供动力供应;所述通讯接口用于连接上位机或远程网络;所述外设接口用于连接编程器、显示器、监控设备和打印机,以方便编程与数据读入、显示、监控及打印。
所述中央处理单元用于对其输入端采集到的各类信息进行诊断、计算、分析、处理与储存,并按照指令或状态的通讯协议对需要执行的信息传输至I/O输出单元、模拟量输出单元、辅助加热输出单元和故障诊断输出单元输出,以完成对空气源热泵的人工智能控制功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单元化集成结构,并具有对环境气温、电能、噪声、故障、辅助加热等的监测功能,提高了安全可靠性,同时具有体积小、功能齐全、适应性强和易于操作等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中央处理器单元,2、集热箱水温采集单元,3、环境气温采集单元,4、状态采集单元,5、故障采集单元,6、电能监测单元,7、噪声监测单元,8、通讯接口,9、外设接口,10、电源接口,11、I/O输出单元,12、模拟量输出单元,13、辅助加热输出单元,14、故障诊断输出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就附图1对本发明的空气源热泵用智能控制器作以下详细的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的空气源热泵用智能控制器主要是由中央处理器单元1、集热箱水温采集单元2、环境气温采集单元3、状态采集单元4、故障采集单元5、电能监测单元6、噪声监测单元7、I/O输出单元11、模拟量输出单元12、辅助加热输出单元13和故障诊断输出单元14组成,中央处理器单元1分别与集热箱水温采集单元2、环境气温采集单元3、状态采集单元4、故障采集单元5、电能监测单元6和噪声监测单元7连接,并构成为了中央处理器单元1的输入端,而中央处理器单元1的输出端分别与I/O输出单元11、模拟量输出单元12、辅助加热输出单元13和故障诊断输出单元14连接,在中央处理器单元1还设有电源接口10、通讯接口8和外设接口9。
所述电源接口10用于连接电源和提供动力供应;所述通讯接口8用于连接上位机或远程网络;所述外设接口9用于连接编程器、显示器、监控设备和打印机,以方便编程与数据读入、显示、监控及打印。
所述中央处理单元1用于对其输入端采集到的各类信息进行诊断、计算、分析、处理与储存,并按照指令或状态的通讯协议对需要执行的信息传输至I/O输出单元11、模拟量输出单元12、辅助加热输出单元13和故障诊断输出单元14输出,以完成对空气源热泵的人工智能控制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万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万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60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