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用拧紧枪防转支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715866.6 | 申请日: | 2013-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31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 发明(设计)人: | 肖剑;欧辉章;李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正菱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19/06 | 分类号: | B23P1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9 | 代理人: | 刘洪京 |
| 地址: | 545005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用 拧紧 枪防转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造工艺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用拧紧枪防转支架。
背景技术
拧紧枪是汽车装配领域必不可少的装备,是用来对在汽车装配过程中用的螺纹紧固件(如螺钉、螺母)进行拧紧连接,拧紧枪的工作原理是靠自身旋转为紧固件输入扭矩实现拧紧,在拧紧完成的瞬间由于紧固件已经紧固到位,而拧紧枪会有一个短暂延时才会停止,这样紧固件就会给拧紧枪一个反作用力,使拧紧枪反方向弹动,如果反作用力较小,操作人员可以用手把持住,但是如果力过大就会极易发生危险。
一般汽车变速箱支架与变速箱的紧固装配需要一个较大的拧紧力才能保证装配质量,所以在拧紧完成的瞬间紧固件给拧紧枪的反作用力自然较大,这样就需要设计一种能抵抗反作用力的装置,以保证安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拧紧枪防转支架。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具体实现:
一种两用拧紧枪防转支架,主要包括第一阻挡杆、第二阻挡杆及连接装置,所述第一阻挡杆与第二阻挡杆均通过连接装置安装在拧紧枪上,所述连接装置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夹板上、下相对拼接而成,所述夹板主要包括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夹紧在拧紧枪上,所述第二夹持部夹紧在第一阻挡杆和第二阻挡杆的一端。
所述第一阻挡杆和第一阻挡杆均呈L形,且均包括夹紧段和阻挡段两部分,所述第一阻挡杆的夹紧段固定在上方得夹板上,阻挡段绕过拧紧枪前端竖直向下放置,所述第二阻挡杆的夹紧段固定在下方的夹板上,阻挡段向后方延伸并朝下放置,所述第一阻挡杆和第一阻挡杆的阻挡段均装有一尼龙保护套,防止阻挡杆抵靠时损伤变速箱。
所述第一夹持部呈半环形,所述第二夹持部设置在夹板的底部,第二夹持部上设置有与第一夹持部平行的圆形通孔,圆形通孔处设置有一销孔,销孔中穿有一圆柱销,用于防止阻挡杆转动,圆形通孔下方设置有一条形缺口,靠条形缺口两侧的变形来使阻挡杆夹紧。
所述两个夹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夹紧螺钉安装孔。
本发明一种两用拧紧枪防转支架,通过将拧紧枪上设置的阻挡杆抵靠在变速箱上,牢牢限制了拧紧枪的反转,使拧紧枪的使用变的安全、可靠;该防转支架同时设置了两种阻挡杆,可分别用于两种不同的变速箱与变速箱支架的拧紧,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两用拧紧枪防转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两用拧紧枪防转支架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1-第一阻挡杆;2-第二阻挡杆;3-夹板;4-第一夹持部;5-第二夹持部;6-夹紧螺钉安装孔;7-销孔;8-条形缺口;9-拧紧枪;10-尼龙保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两用拧紧枪防转支架,主要包括第一阻挡杆1、第二阻挡杆2及连接装置,第一阻挡杆1与第二阻挡杆2均通过连接装置安装在拧紧枪9上,连接装置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夹板3上、下相对拼接而成,夹板3主要包括第一夹持部4及第二夹持部5,第一夹持部4夹紧在拧紧枪9上,第二夹持部5夹紧在第一阻挡杆1和第二阻挡杆2的一端。
第一阻挡杆1和第一阻挡杆2均呈L形,且均包括夹紧段和阻挡段两部分,第一阻挡杆1的夹紧段固定在上方得夹板上,阻挡段绕过拧紧枪9前端竖直向下放置,第二阻挡杆2的夹紧段固定在下方的夹板上,阻挡段向后方延伸并朝下放置,第一阻挡杆1和第一阻挡杆2的阻挡段均装有一尼龙保护套10。
第一夹持部4呈半环形,第二夹持部5设置在夹板3的底部,第二夹持部5上设置有与第一夹持部4平行的圆形通孔,圆形通孔处设置有一销孔7,圆形通孔下方设置有一条形缺口8,条形缺口8两侧均设置有夹紧螺钉安装孔6。
两个夹板3的连接处设置有夹紧螺钉安装孔6。
本发明一种两用拧紧枪防转支架,在使用时,通过将拧紧枪上设置的第一阻挡杆1、第二阻挡杆2抵靠在变速箱上,牢牢限制了拧紧枪的反转,使拧紧枪的使用变的安全、可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调节,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正菱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柳州正菱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58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