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型振动筛无效
申请号: | 201310711728.0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06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卢颖;张晓妮;张晓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译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B1/40 | 分类号: | B07B1/40;B07B1/42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 代理人: | 邓晓安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型 振动筛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振动分离设备,具体是涉及一种智能型振动筛。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振动筛分设备在各类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振动筛的核心问题在于筛分效率、寿命和功耗等方面。现有的振动筛在筛分物料的过程中,由于存在物料给料不均与、物料的湿度不均匀,物料极易在筛网上产生堆料和形成堵塞等现象,由于振动筛是在比较稳定的振动力和振幅作用下工作,出现堆料或堵孔现象时,完全是靠着操作人员手工控制和进行调整。使得不仅筛分效率低,而且筛网易损耗,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根据被分级物料的粒度、湿度、粘度的不同实现自动控制振动频率,提高筛分效率的智能型振动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型振动筛,包括筛箱、底座、振动筛、弹簧和激振器,筛箱的底部设有振动筛,筛箱通过弹簧与底座连接,激振器安装在筛箱侧板;所述的筛箱上安装传感器组及相应的中间转换放大器,再将转换放大后的信号经数据传输线与控件化虚拟式信号分析仪相连接;控件化虚拟式信号分析仪与智能控制器、变频电机、驱动机构及振动筛相串联连接。
以上所述的传感器组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和转速计。
以上所述的控件化虚拟式信号分析仪对所有各有关信号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后,实时做出决定,并发出指令到智能控制器上,进行自动调整变频电机,使振动筛工作在最佳状态。
以上所述的振动筛为水平放置或倾斜放置;若为倾斜放置时,入料端高于出料端。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筛箱在激振器的驱动下带动着振动筛网一起振动,在筛箱上安装有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和转速计的传感器组及相应的中间转换放大器,再将转换放大后的各有关机械参量信号经数据传输线与控件化虚拟式信号分析仪相连接;控件化虚拟式信号分析仪对所有有关信号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后,实时地做出决定,并发出指令指挥智能控制器,改变与之连接的变频电机的状态,从而变频电机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与激振器的振动频率和振幅合成,使振动筛网以合成后的较大的振幅和频率振动,振动筛网上的堆料或堵孔现象得到有效清理。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发明采用了现有计算机软件和传感器系统及控件化虚拟式信号分析处理技术,紧密结合振动筛的运作工作情况,通过智能控制仪调整变频电机运行状态,在振动筛网出现堆料或堵孔现象时,变频电机能自动调整,使振动筛处于理想的工作状态,使振动筛网上的堆料或堵孔现象得到有效清理,提高了筛分效率,延长了振动筛的寿命。
2、本发明结构简单,易操作,具有自动、及时、准确和清理效果好的特点,可适用于各种大型振动筛或筛分粘湿物料的振动筛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智能型振动筛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
1-筛箱,2-激振器,3-传感器组,4-中间转换放大器,5-控件化虚拟式信号分析仪,6-智能控制器,7-变频电机,8-驱动机构,9-底座,10-弹簧,11-振动筛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智能型振动筛,包括筛箱1、底座9、振动筛网11、弹簧10和激振器2,筛箱1的底部设有振动筛网11,振动筛网11为水平放置。筛箱1通过弹簧10与底座9连接,激振器2安装在筛箱1的侧板上。所述的筛箱1上安装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和转速计的传感器组3及相应的中间转换放大器4,再将转换放大后的信号经数据传输线与控件化虚拟式信号分析仪5相连接;控件化虚拟式信号分析仪5与智能控制器6、变频电机7、驱动机构8及振动筛网11相串联连接。所述的控件化虚拟式信号分析仪5对所有各有关信号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后,实时做出决定,并发出指令到智能控制器6上,进行自动调整变频电机7,使振动筛网11工作在最佳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译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柳州译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17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