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压自胀裂自闭锁防尘摩擦挤压型炮眼堵塞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10827.7 | 申请日: | 2013-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9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宁掌玄;杨东辉;刘海滨;张文平;李安洪;罗化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大同大学 |
主分类号: | F42D1/18 | 分类号: | F42D1/18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任林芳 |
地址: | 046204***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压 闭锁 防尘 摩擦 挤压 炮眼 堵塞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爆破炮眼堵塞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压自胀裂自闭锁防尘摩擦挤压型炮眼堵塞器。
背景技术
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外开始重视炮孔填塞问题,并开展了填塞作用机理、填塞材料、填塞长度等一系列的研究。研究表明合理的填塞可以提高炮孔中爆生气体压强和延长爆生气体压力的作用时间;促进炸药充分反应,使之释放出最大的能量,产生最少的有毒气体;阻止爆生气体的自由逸出,减少爆炸能量、爆生气体压力的损失,提高炸药的热效率,提高炸药的做功能力;阻止炽热固体颗粒外射和爆炸火焰外喷,有效防止瓦斯与煤尘的爆炸;有效调节爆炸能量的合理分配,增加破岩的有效功,降低引起空气冲击波、飞石、岩体振动等的无用功。
概况起来,目前应用于炮眼堵塞方面的堵塞物有炮泥类和炮泥塞类两大类。
一、炮泥类
(1)粘土砂炮泥
在爆破施工中,粘土炮泥具有可塑性好,成本低廉等优点,得到了现场的广泛认可。但是在长期的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炮泥供应不便,装填工序繁多,工人劳动强度大,作业时间长,封堵质量难以控制,易出现“打枪”现象(尤其是炮眼中有水时)或者炸药拒爆现象;与煤混合后会影响煤的品质等等问题;对材料的类型和粒度要求较高,粒度过大易产生飞石;爆破后块度较大。
由于上述原因,工人们为了减少劳动强度,节约工时,常常采用无可塑性的岩块、煤块、煤粉或药卷纸作为炮眼堵塞以代替“炮泥”;或者干脆不封泥,采用大药量的方法来弥补炮眼堵塞的不足,其结果是造成炸药量严重浪费、围岩严重受损、断面成形差、大块岩石率高、爆堆集中度差、事故率高等严重后果。
(2)胶体材料炮泥
在减少有害气体、降低尘灰等方面优于固体材料。但由于凝结硬化速度慢、成本高、凝化过程中放热量高、结构复杂等问题,未能得到推广应用。
(3)液体或气体堵塞
水或空气填入炮孔后实现不耦合装药,可削弱爆压峰值,延长爆生气体作用时间,提高炸药爆炸的能量利用率,且水还能降温、降尘、减震、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因此广泛应用于地面爆破中。水炮泥和空气炮泥密度小、强度低、与炮孔壁的摩擦弱,虽号称炮泥,但实际上不能堵住炸药爆炸的最初冲击,没有起到堵塞炮孔的作用,使用时必须在孔口部填塞一定长度的土、砂或者堵塞物。
二、炮泥塞类
(1)底锥形炮泥塞
底锥形炮泥塞的特点是底部有一定锥度,这类炮泥塞一般由塑料制成,具有适应性强、使用方便、成本低等优点,但不能单独使用,塞入后需再加炮泥。
(2)楔形炮泥塞
楔形膨胀组合是最常见的一种炮泥塞结构,可以由塑料、木材或陶瓷等制成,试验证明现有的这类炮泥塞在没有预压或无炮泥再封口时,楔形炮泥塞作用甚微;有预压或有炮泥再封口时,作用效果明显。
(3)膨胀螺丝形炮泥塞
膨胀螺丝形炮泥塞也用到楔形膨胀组合的原理,这类炮泥塞的堵塞可靠度比楔形炮泥塞有所提高,可单独使用,但堵塞率不高,与粘土砂炮泥相比,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为了解决现有炮泥或者炮泥塞存在的诸多缺陷,提供了一种堵塞速度快、堵塞效果好、能降尘能消毒、安全环保无污染、成本低廉的水压自胀裂自闭锁防尘摩擦挤压型炮眼堵塞器。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水压自胀裂自闭锁防尘摩擦挤压型炮眼堵塞器,包括自炮眼底到炮眼口依次设置的压缩塞、葫芦状可压缩胀裂防尘水袋以及楔形体堵塞器,压缩塞与葫芦状可压缩胀裂防尘水袋套装连接,楔形体堵塞器设置于葫芦状可压缩胀裂防尘水袋后靠近炮眼口的位置、包括配合使用的两个大小不一的楔形块。
所述的葫芦状可压缩胀裂防尘水袋包括由阻燃橡胶制成的橡胶袋,橡胶袋的壁截面为连续波纹状,袋体内充填除尘剂、吸毒剂以及消炎剂的混合水溶液,橡胶袋一端设置弹性连接套口,弹性连接套口上开有注水孔,橡胶袋内设有与注水孔连接的单向止水阀,橡胶袋另一端封闭但也设置弹性连接套口。
所述的压缩塞的一端端头为半球体状,中间部分为圆柱体,另一端为可与弹性连接套口连接的小柱体,小柱体直径小于圆柱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大同大学,未经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大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08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线束自动套管机
- 下一篇:可拆分式车身及其三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