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碱解预处理—磷酸铵镁法回收磷氮—厌氧消化产甲烷的集成工艺处理剩余污泥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08860.6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3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胡勇有;李义勇;王广华;毕薇;于子淇;毕祺;熊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处理 磷酸铵 回收 消化 甲烷 集成 工艺 处理 剩余 污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综合的污泥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属于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碱解预处理—磷酸铵镁法回收磷氮—厌氧消化产甲烷的集成工艺处理剩余污泥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特别是剩余污泥的量越来越大。预计至2015年,剩余污泥量将达到759.4万吨,这个数值在一段时间内还会持续增加。一般污泥处理处置费用占到污水处理厂总运行费用的50%以上,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同时,由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和政府的政策扶持,当今固体废物处理的重点已从污染控制转向资源化利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污泥也是一种资源,包括其中蕴藏的磷资源和生物质能。若能够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经营费用,也有利于环境保护。
磷是万物生长营养之源,但又是一种十分有限且不可再生的自然矿产资源。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磷,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进入剩余污泥而被去除,因此,从剩余污泥中回收磷的潜力很大。目前多采用化学法进行磷回收,包括磷酸铵镁法和磷酸钙盐法。由于磷酸铵镁法在回收磷的同时可回收部分氨氮,且磷酸铵镁是很好的缓释肥料,所以应用更为广泛。由于污泥中的磷既存在于胞外聚合物中,又存在于胞内,因此必须首先通过预处理手段使磷释放到上清液中,再沉淀分离和回收利用。
随着化石能源(石油和煤炭)的日益枯竭及其大量使用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开发高效洁净的可再生性能源势在必行。生物质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是当前仅次于石油、煤炭、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一直是争相开发研究的热点。剩余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比如糖类、蛋白质、脂肪等,蕴含着丰富的生物质能。通过厌氧消化生产甲烷,可以回收利用污泥中的生物质能。污泥的厌氧消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水解阶段、产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污泥的水解速率较慢,是污泥消化的限速步骤,主要原因是污泥的絮体结构和微生物细胞壁阻碍了水解反应的进行。为了提高污泥的水解速率,可以通过预处理手段破坏污泥的絮体结构和微生物细胞壁,使污泥中的有机物释放到水相,易于被厌氧菌代谢利用,加速产甲烷过程。
目前报道的污泥预处理方法有高压均质法、超声波法、珠磨法、微波法、加热法、冻融法、盐法、臭氧氧化法、氯气和二氧化氯氧化法、湿式氧化法、酸法和生物破解法即酶法等。方法众多,各有特点。但复杂的设备要求,操作和安全隐患的存在,及高能耗、药耗等问题,使得很多技术难以大规模的工程应用。相对于其它预处理方法而言,碱法具有营养物质溶出率高、操作简单、无需专用设施、成本低等优势。但碱法处理后的一个重大缺陷是pH高,不利于后续的处理,如磷酸铵镁法回收磷和厌氧消化产甲烷回收生物质能,无法实现综合的污泥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碱解预处理—磷酸铵镁法回收磷氮—厌氧消化产甲烷的集成工艺处理剩余污泥的方法,解决碱解预处理污泥后pH值高不适于后续处理的问题,同时,集成磷酸铵镁法回收磷氮技术和厌氧消化产甲烷技术,作为碱解预处理污泥的后续处理,回收污泥中的磷氮和生物质能,实现综合的污泥处理的资源化利用。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是: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碱解预处理—磷酸铵镁法回收磷氮—厌氧消化产甲烷的集成工艺处理剩余污泥的方法,简明的方法流程见图1,其具体步骤为:
(1) 剩余污泥预处理:将剩余污泥经过重力浓缩或稀释至浓度为10-40 g/L,相当于含水率96%-99%,得到预处理剩余污泥;
(2) 碱解:通过二级碱解法使剩余污泥中各营养元素(主要是有机物、氨氮和正磷酸盐)最大限度地转移到出水中;
(3) 磷酸铵镁法回收磷氮:测定步骤(2)得到的出水中正磷酸盐的摩尔浓度,投加Mg/P摩尔比在0.8-2的镁盐水溶液,搅拌反应10-120min,使出水中含有的正磷酸盐和氨氮与镁离子形成磷酸铵镁沉淀,重力或离心分离沉淀物,上清液进入厌氧处理,沉淀物经自然干燥即为磷酸铵镁粗品;
(4) 厌氧消化产甲烷:将步骤(3)得到的上清液注入厌氧反应器中,反应器接种10%-60%体积的厌氧颗粒污泥,容积负荷为0.30-0.75 kg COD/ (m3·d),72h完成产气反应,产甲烷能力达200-400 mL CH4/g CO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088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轨道棒材打捆机拧丝装置
- 下一篇:一种位移传感器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