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竹林保温控水集成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07675.5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88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杜旭华;吴志庄;吴龙彪;毕毓芳;钟哲科;白瑞华;杨慧敏;公丕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G13/02 | 分类号: | A01G13/02;A01G25/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00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竹林 温控 集成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竹子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温控水效果好、成本低、操作方便的新型竹林保温控水集成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水分和温度调节对毛竹生长出笋具有重要影响。在浙江当地,夏季竹林时常出现持续干旱,这极大影响笋芽分化和来年出笋。而为了增加冬笋产量,许多竹林地会采用有机肥覆盖增温的措施来增加林地温度,目的是调控冬笋生长和出笋时期。但采用有机肥发酵增温的方式会导致林地养分失衡,并在连续覆盖后3-5年导致林地出笋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控水效果好、成本低、操作方便的新型竹林保温控水集成系统及方法。它采用秸秆挡风和地暖管道供暖实现地表保温,充分利用农田废弃物和自然资源,供热管设施和滴灌设施结合实现滴水灌溉,同时实现冬季保暖和夏季补水。
所述的一种新型竹林保温控水集成系统,包括保温部分及控水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部分包括环绕竹林地边界位置设置的架体及设置在架体上的保温席,所述的控水部分包括控水装置及与控水装置连接的加热装置,所述的加热装置设置在竹林外面能受太阳光照的地方。
所述的一种新型竹林保温控水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水装置包括集水器Ⅰ和集水器Ⅱ,集水器Ⅰ和集水器Ⅱ之间并联设置一组以上滴灌保温装置,所述的集水器Ⅰ一端与加热装置的进水端连接,另一端与滴灌保温装置一端连接,所述的集水器Ⅱ与加热装置的出水端连接,另一端与滴灌保温装置另一端连接,集水器Ⅱ上还与自来水管连接,集水器Ⅰ与加热装置之间、集水器Ⅱ与滴灌保温装置之间分别设置水泵Ⅰ和水泵Ⅱ,上述各部件均由保温管道连接,保温管道上设置一组阀门。
所述的一种新型竹林保温控水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滴灌保温装置包括双层管道及滴灌头,所述的双层管道外层为滴灌管道,内层为地暖管道,滴灌头间隔设置在滴灌管道上并与其相通,双层管道左端设有用于送水与喷淋切换的蝶阀Ⅱ,双层管道右端设有蝶阀Ⅰ。
所述的一种新型竹林保温控水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器Ⅱ与加热装置之间设置电磁阀,电磁阀与集水器Ⅱ内部设置的温度控制器连接。
所述的一种新型竹林保温控水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泵Ⅰ与加热装置之间、集水器Ⅰ与水泵Ⅰ之间、集水器Ⅰ与滴灌保温装置之间依次设置调节阀Ⅰ、调节阀Ⅱ和调节阀Ⅲ。
所述的一种新型竹林保温控水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器Ⅱ与水泵Ⅱ之间、水泵Ⅱ与滴灌保温装置之间依次设置调节阀Ⅳ和调节阀Ⅴ。
所述的一种新型竹林保温控水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泵Ⅰ、水泵Ⅱ两端均用柔性接头连接。
所述的一种新型竹林保温控水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席由农田废弃秸秆通过绳子连接构成,所述的保温席中心位置距离地面1.2-1.8m,优先距离为1.5m。
所述的一种新型竹林保温控水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装置为太阳能热水器。
所述的一种新型竹林保温控水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搭好架体,用废弃秸杆编制保温席,并将编制好的保温席依次固定在架体上,中心位置距离地面1.2-1.8m;
2)将集水器Ⅰ、集水器Ⅱ、加热装置、双层管道、水泵Ⅰ和水泵Ⅱ分别设置在地表,由保温管道连接,滴灌头位于地面上,将该控制部分安装好;
3)打开自来水管,将集水器Ⅰ、集水器Ⅱ注满水,备用;
4)保温与滴灌
a旱季时,打开水泵Ⅱ,将水从集水器Ⅱ泵出,进入保温管道,调节蝶阀使用水进入滴灌管道,从滴灌头喷出,对竹林进行滴灌;
b秋冬季节时,打开水泵Ⅰ,抽干滴灌管道内的水,并将集水器Ⅰ进入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再打开相应阀门,使温水进入集水器Ⅱ,根据集水器Ⅱ设定的温度,调节自来水管进水口及加热装置的出水口,使集水器Ⅱ内的水温达到设定温度,再水泵Ⅱ泵出,进入保温管道,调节蝶阀使用水进入地暖管道,地暖管道内的温水热量通过滴灌管道,传至地表,对竹林进行保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未经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076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口腔CT的下颌固定装置
- 下一篇:低空作业跌落防护气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