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维尺寸可调的建筑模板塑料框架及其应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06984.0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6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屈建;张卫东;杨晓东;张涛;陈晓东;宋建荣;秦杰;张平平;蒋立红;宋中南;于震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建柏利工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7/00 | 分类号: | E04G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李聚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维 尺寸 可调 建筑 模板 塑料 框架 及其 应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模板的周边保护装置,特别是一种二维尺寸可调的建筑模板塑料框架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近年来,在建筑施工领域出现了一种塑料建筑模板,由于其重量轻,便于施工,还可以自动脱模等特性,而使得其可以大大降低施工成本,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其容易因摔撞而导致破损的问题限制了塑料模板的大量使用,而其他木塑模板、竹胶合板、木胶合板等建筑模板也有类似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维尺寸可调的建筑模板塑料框架及其应用方法,为建筑模板提供保护,解决目前施工中建筑模板经常遭受外界冲击力而破损、模板移动不方便、工程进度慢、施工成本高的问题;同时还解决目前普通建筑模板使用过程中易出现漏浆现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二维尺寸可调的建筑模板塑料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框架是由两个L型塑料组件组合成的矩形框架结构,所述矩形框架结构的内侧开有与模板面板的边缘相适应的凹槽,所述模板面板的边缘嵌在塑料框架的凹槽内,所述塑料框架的长宽尺寸与模板面板的尺寸相适应;所述L型塑料组件之间为九十度双榫连接,端部的榫头和榫槽连接后通过与塑料框架平面垂直的、贯通连接端的铆钉进行铆合固定。
所述L型塑料组件的一端为榫头,另一端为与之对应的榫槽。
所述L型塑料组件中的两端都为榫头,与之相连的另一个L型塑料组件的两端均为榫槽。
在所述L型塑料组件的双榫连接处通过在连接缝隙中使用胶黏剂进行胶合固定。
所述L型塑料组件是由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制成的高抗冲塑料组件。
所述高抗冲塑料组件中还含有增韧填料,所述增韧填料是橡胶类聚合物或EPDM、SBS、POE热塑性弹性体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高抗冲塑料组件中还含有无机填料,所述无机填料是硅灰石、滑石粉、碳酸钙、云母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铆钉的材质与L型塑料组件的材质相同。
所述模板面板包括塑料模板、木塑模板、竹胶合板或木胶合板。
一种上述的二维尺寸可调的建筑模板塑料框架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一、工厂制作标准框架:通过塑胶制作设备挤出具有凹槽的条状高抗冲塑料组件,按照标准尺寸截断后加工成L型,在L型材两端加工出相应的榫头或榫槽;
步骤二、根据模板尺寸调整框架尺寸:若模板与标准框架的长度或宽度不同,则将两L型塑料组件对应的长度或宽度方向上的榫头或榫槽根据需要切除,然后加工出同样构造的榫头或榫槽;如果宽度和长度同时改变,则需要同时将两个L型塑料组件的榫头或榫槽根据需要切除后加工出相应的榫头或榫槽;
步骤三、安装模板:将待安装模板面板的两个对角对应分别装进两件配套的L型塑料组件折角,边缘嵌入L型塑料组件的凹槽内,另外两个对角处的榫头和榫槽进行九十度插接,最后在插接双榫上进行竖向铆合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在L型塑料组件之间采用双榫连接,在端部的榫头和榫槽连接后通过竖直贯通的铆钉进行铆合固定,固定连接效果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以高抗冲塑料为主要原材料经热加工成型,可以有效缓解塑料模板使用过程中因摔撞等引起的破损,保护塑料模板,同时方便移动模板加快工程进度,降低施工成本;可以随模板尺寸进行裁切,应用范围广,可规模化生产;具有良好弹性,可以避免普通模板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漏浆现象。此外,本发明以高抗冲塑料为主要原材料,可回收多次重复使用,属于绿色环保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二维尺寸可调的建筑模板塑料框架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涉及的铆钉6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涉及的榫头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涉及的榫槽3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涉及的榫头2和榫槽3九十度插接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涉及的应用方法中尺寸调整的操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1-铆钉预留孔、2-榫头、3-榫槽、4-凹槽、5-模板面板、6-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建柏利工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建柏利工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069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