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密封圈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05306.2 | 申请日: | 2013-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2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杨辉;汪保国;李雪梅;张海峰;邢新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M2/08 | 分类号: | H01M2/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李仪萍 |
地址: | 20121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密封技术领域,特别是用于液流电池的密封圈。
背景技术
密封对液流电池来说相当重要,是保障液流电池系统安全运行的基本条件,若系统出现漏液现象或者密封安全系数低,则会直接影响系统的使用效率,进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传统技术设计的密封圈,都要求其密封面不能出现漏点,如图1所示,当密封面1出现漏点3,或者密封面5出现漏点4时,密封圈2就无法密封。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密封面经常会出现一些漏点,特别是液流电池的液流框,因为液流框都是用工程塑料制成的,由于塑料薄板在内应力的作用下会自然翘曲,其塑料薄板的表面会变得起伏不平,在塑料薄板表面加工密封圈槽时,其密封圈槽的深度经常会出现深浅不一的情况,在密封圈槽的最深处往往会形成一个个漏点。由于种种原因塑料薄板在成型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凹坑,如果这些凹坑出现在密封面上就形成了漏点。我们在搬运、储存、加工塑料薄板过程中,其塑料薄板的表面很容易被划伤、碰伤,这些伤痕都有可能成为密封面上的漏点。总之引起密封面表面出现漏点的因素很多,这会让人防不胜防。如果要人为消除这些漏点,不仅费工、费料、费时,而且其密封的可靠性仍然不高。因此,传统设计的密封圈已无法满足液流电池对密封可靠性的要求。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圈,用于解决现有密封圈所带来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可防密封面漏点的密封圈。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内设有若干密封舱室结构。
优选地,所述密封舱室结构容纳密封圈在20~40%压缩率的情况下的变形。
优选地,所述密封舱室结构为双层密封舱室结构。
优选地,所述双层密封舱室结构之间由H形墙板结构和矩形墙结构交替组成。
优选地,所述每一密封舱室结构的横截面为圆形、跑道圆、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多边
形和扇形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每层密封舱室结构为双排舱室。
优选地,所述双排舱室对称设置或交错设置。
本发明可防密封面漏点的密封圈,其设置上下两层,上层与下层都设置形状、数量、大小都相等的密封舱室,密封圈的横截面的几何形状由H型和矩形墙板组成,其密封面由数条几何边呈封闭形状,并要求密封舱室能够容纳高压缩率的几何变形,通过本发明,当密封面上出现诸多漏点时,密封圈仍具有良好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传统橡胶密封圈结构示意图。
图2a-2c显示为本发明密封圈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防深度漏点的效果图。
图4显示为无限浅漏点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发明在检漏装置的安装图。
图6显示为检漏装置密封面刻有限深漏点的意图。
图7显示为检漏装置密封面刻有无限浅漏点示意图。
图8显示为液流框密封圈安装示意图。
图9a-9c显示为舱室横截面为圆形的密封面结构示意图。
图10a-10c显示为舱室横截面为跑道形的密封面结构示意图。
图11a-11c显示为舱室横截面为方形的密封面结构示意图。
图12a-12c显示为舱室横截面为矩形的密封面结构示意图。
图13a-13c显示为舱室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密封面结构示意图。
图14a-14b显示为舱室横截面为蜂窝状的密封面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上密封面 1 密封圈横截面 2
上密封面漏点 3 下密封面漏点 4
下密封面 5 H形承力墙板 6
下层密封舱室 7 外承力墙板 8
隔层 9 内承力墙板 10
上密封面 11 上层密封舱室 12
矩形承力墙板 13 下密封面 14、15
密封圈横截面 16 上密封面 17
深漏点 18 检漏装置螺栓孔 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053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