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级电容器引流端子电芯焊接装置及焊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04930.0 | 申请日: | 2013-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2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傅冠生;郑谋锦;阮殿波;张洪权;陈照平;吴震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南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6/70 | 分类号: | B23K26/70;B23K37/04;B23K26/21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11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级 电容器 引流 端子 焊接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级电容器焊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超级电容器引流端子电芯焊接装置及焊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绝大多数卷绕工艺制成的超级电容器电芯与引流端子的连接多采用激光焊接;引流端子的一端面设有电芯定位孔,电芯定位沉孔的底面设有中孔和沿圆周均布的若干个激光轨迹孔;电芯与引流端子焊接时,将电芯置于一个起支撑定位作用的套筒内,其上放置引流端子后,激光束沿激光轨迹孔的边缘移动施焊;由于电芯端面与引流端子贴合不够紧密导致各处的间隙难以保持一致,存在焊接过程中引流端子受热后易发生变形翘曲,造成飞边或激光束击穿引流端子等焊接缺陷的不足,因此,设计一种焊接过程中不会造成飞边或激光束击穿引流端子等焊接缺陷的超级电容器引流端子电芯焊接装置及焊接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超级电容器电芯与引流端子的连接多采用激光焊接,存在焊接过程中引流端子受热后易发生变形翘曲,造成飞边或激光束击穿引流端子等焊接缺陷的不足,提供一种焊接过程中不会造成飞边或激光束击穿引流端子等焊接缺陷的超级电容器引流端子电芯焊接装置及焊接方法。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级电容器引流端子电芯焊接装置,包括设有立板的底座、设有与立板枢接的转轴的旋转座、旋转驱动机构、设有个数与引流端子的激光轨迹孔个数相同的二个至六个激光透孔并与旋转座下端连接的定位座、设有与定位座相对的上压头并与旋转座连接的压紧机构、位于定位座和上压头之间并与旋转座连接的电极夹持机构。该超级电容器引流端子电芯焊接装置设有旋转座既利于入位有方便焊接,焊接过程中不会造成飞边或激光束击穿引流端子等焊接缺陷。
作为优选,所述的压紧机构包括与旋转座前端连接且设有导孔的固定板、位于固定板上侧的上板、直径与导孔的孔径匹配且上端与上板连接的导杆、与固定板连接且缸杆穿过固定板与上板连接的气缸;上压头位于固定板下侧;导杆的下端穿过导孔并与上压头连接;旋转座的前端设有与上板的一端匹配的导向平面。压紧机构结构简单实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定位座的上端面设有孔径与引流端子的外径匹配的定位沉孔;激光透孔位于定位沉孔底面并与定位座的底面贯通;激光透孔的形状为扇形且二个至六个激光透孔沿圆周均布;定位沉孔的底面设有与定位座的底面贯通且侧围与激光透孔的内侧边重合的通孔。定位沉孔使引流端子定位准确;激光透孔的形状为扇形可以不遮挡激光轨迹孔。
作为优选,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为与底座连接且输出轴与转轴连接的步进电机。旋转驱动机构为步进电机,通用件成本低。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极夹持机构为与旋转座连接的气动机械夹。电极夹持机构为气动机械夹,通用件成本低。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座上端的前部设有视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能检测确认转动位置准确。
一种超级电容器引流端子电芯焊接装置的焊接方法,包括步骤:(1)将引流端子放在定位座的定位沉孔中,每个引流端子的激光轨迹孔与一个激光透孔相对;(2)电芯的一端放入引流端子的电芯定位孔中;(3)气缸的缸杆缩回,通过上板、导杆带动上压头下降压住电芯的另一端;(4)启动气动机械夹夹住电芯的侧围;(5)步进电机通过转轴带动旋转座等转动180度使激光透孔和激光轨迹孔转动到上方与激光焊机相对;(6)视觉传感器检测确认转动位置准确;(7)激光束透过激光透孔沿激光轨迹孔的边缘移动施焊。超级电容器引流端子电芯焊接装置的焊接方法能使焊接质量满足要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超级电容器引流端子电芯焊接装置设有旋转座既利于入位有方便焊接,焊接过程中不会造成飞边或激光束击穿引流端子等焊接缺陷。压紧机构结构简单实用。定位沉孔使引流端子定位准确;激光透孔的形状为扇形可以不遮挡激光轨迹孔。旋转驱动机构为步进电机,电极夹持机构为气动机械夹,通用件成本低。视觉传感器能检测确认转动位置准确。超级电容器引流端子电芯焊接装置的焊接方法能使焊接质量满足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定位座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引流端子的俯视图;
图4是图1中气动机械夹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南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南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049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蜗轮蜗杆副机构
- 下一篇:用于高压清洁设备的活塞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