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漂染废水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92214.5 | 申请日: | 2013-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3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黄柱成;冯艳;陈秀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秀琼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3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海燕 |
地址: | 516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漂染 废水处理 工艺 | ||
1.一种漂染废水处理工艺,包括如下工序:
a.对漂染废水进行前处理,除去其中的不溶性杂质;
b.除去漂染废水中的可溶性金属离子;
c.将漂染废水的pH值调节为3.8-4,并对其预充氧1-3小时;
d.采用生物活性膜单元降解漂染废水中的有机物;
e.将漂染废水置于阳光下曝晒20-30小时;
f.向漂染废水中投入为其体积20-25%的稻草灰-石英砂-活性炭混合物,静置10-12小时,滤去草灰-石英砂-活性炭混合物;
所述采用生物活性膜单元有氧分解漂染废水中的有机物使之将生物活性膜单元浸泡于30-40℃的漂染废水中10-15小时,并以0.2-0.7L/秒的速度向漂染废水底部通入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染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活性膜单元包括有多块平行且竖直设置的生物活性膜;所述生物活性膜包括毛刷状聚碳酸酯构成的基层以及与所述基层复合、具有生物降解活性的降解层;所述降解层的原料包括按重量计70-90份的琼脂、5-25份氨基硅球、10-15份的海藻酸钠、1-5份的聚乙烯肽胺以及20-30份的生物活性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漂染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活性材料由按重量计20-30份的凤眼莲根系提取物以及1-5份浓度为105-107cfu/mL的鼻疽诺卡氏菌菌悬液制成;所述凤眼莲根系提取物为按重量计鲜重20-40份的凤眼莲根粉碎物与30-45份的清水混合并通过旋转式摇床以100-300r/min的转速震荡3-5min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漂染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活性膜的制备方法为将所述琼脂、海藻酸钠、聚乙烯肽胺混合,加入体积为所述混合物1.5-2倍的水,加热至80-90℃使上述混合物溶于水制成熔胶;将熔胶倒入边长与基层相同的容器中,冷却至70℃时加入所述氨基硅球,并将所述基层浸入熔胶;溶胶凝固后,将其取出并于溶胶表面涂覆所述凤眼莲根系提取物,置于20-30℃环境中干燥30-50min;再向溶胶表面涂覆所述鼻疽诺卡氏菌菌悬液,置于30-35℃环境中静置2-5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漂染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充氧1-3小时为向漂染废水中加入为其体积1%-5%的H202后,以1-3L/秒的速度向漂染废水中冲入空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漂染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去漂染废水中的可溶性金属离子是指向每升漂染废水中投入1-2g柠檬酸钠、0.01-0.4gEDTA二钠、0.1-0.5gNaOH、1-1.5g乙二胺四甲叉磷酸钠并混合,静置5-10小时后除去漂染废水中析出的不溶物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漂染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稻草灰-石英砂-活性炭混合物中,含有按重量计40-60份的石英砂,其粒径为0.1-0.5mm;10-30份的活性炭,其粒径为1-2mm;1-4份的稻草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漂染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生物活性膜单元浸泡于30-40℃的漂染废水是指每20L漂染废水中浸入1-2个生物活性膜单元;所述生物膜单元包括3-5块平行且竖直设置的生物活性膜;所述生物活性膜面积为1-2m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漂染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硅球的粒径为100-5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秀琼,未经陈秀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9221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药有效成分萃取系统
- 下一篇:一种雾化浓缩结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