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89274.1 | 申请日: | 2013-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82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平山贵司;鸭志田理;东山直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
主分类号: | F25B39/02 | 分类号: | F25B3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器主体部 外侧伸出部 膨胀部 蒸发器 蓄冷功能 蓄冷材料容器 压缩机驱动源 制冷剂流通管 从容器主体 汽车空调 上下方向 左右两侧 接合 侧缘部 散热片 上端 鼓出 通风 停车 发动机 平坦 配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汽车空调中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该车辆在停车时使作为压缩机驱动源的发动机暂时停止,配置在该蒸发器的全部间隙的一部分的多个间隙中的蓄冷材料容器(15)具有与制冷剂流通管(12)接合的容器主体部(18)、和与容器主体部(18)的下风侧缘部相连地设置的外侧伸出部(19)。外侧伸出部(19)从容器主体部(18)的上端在固定长度范围内设置,其长度与容器主体部(18)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相比较短。在外侧伸出部(19)上设有相对于容器主体部(18)而向左右两个方向鼓出、且使左右方向的尺寸与容器主体部(18)的左右方向的尺寸相比较大的膨胀部(26)。膨胀部(26)的左右两侧壁(26a)是平坦的。膨胀部(26)与散热片相比位于通风方向外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汽车空调中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该车辆在停车时使作为压缩机驱动源的发动机暂时停止。
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将图2的上下、左右作为上下、左右。
背景技术
近年,以环保和汽车的油耗效率提高等为目的,提出了一种在等待信号灯等停车时使发动机自动停止的汽车。
但是,在通常的汽车空调中,一旦使发动机停止,则以发动机为驱动源的压缩机也会停止,因此,具有无法向蒸发器供给制冷剂,而导致制冷能力急剧降低的问题。
于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考虑对蒸发器付与蓄冷功能,在发动机停止而导致压缩机停止时,释放蓄积在蒸发器中的冷能来将车室内冷却。
作为这种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本申请人之前曾提出了如下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在该蒸发器中,在沿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一对集液箱之间,沿制冷剂流通管的厚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将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且将宽度方向朝向通风方向的多个扁平状制冷剂流通管,在相邻的制冷剂流通管彼此之间形成有间隙,在全部间隙中的一部分的多个间隙中,配置有封入了蓄冷材料的蓄冷材料容器,在剩余的间隙中配置有散热片,蓄冷材料容器具有与制冷剂流通管接合的容器主体部、和以与容器主体部的下风侧缘部的上下方向的全长相连并与制冷剂流通管相比向通风方向外侧伸出的方式设置的外侧伸出部,在蓄冷材料容器的外侧伸出部上设有膨胀部,该膨胀部相对于容器主体部而向左右两个方向鼓出,且左右方向的尺寸比容器主体部及外侧伸出部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大,在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的间隙的相邻间隙中配置的散热片具有与制冷剂流通管接合的散热片主体部、和以与散热片主体部的下风侧缘部相连并与制冷剂流通管相比向通风方向外侧伸出的方式设置的外侧伸出部,在散热片的外侧伸出部与蓄冷材料容器的外侧伸出部的膨胀部的左右两侧壁外表面接触的状态下进行钎焊(参照日本特开2012-42167号公报)。
根据上述公报记载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在压缩机工作的通常制冷时,流动在制冷剂流通管内的制冷剂所具有的冷能传递到蓄冷材料容器内的蓄冷材料并蓄积在蓄冷材料中,当压缩机停止后,蓄冷材料容器内的蓄冷材料中所蓄积的冷能从钎焊有容器主体部的制冷剂流通管通过而传递到配置在间隙中的散热片中,并从散热片释放到在该间隙中流动的空气中。
可是,作为封入在这种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蓄冷材料容器内的蓄冷材料,一般使用熔点调整为3~10℃的石蜡类的潜热蓄冷材料。
另外,在通常的使用环境温度范围、例如-40~90℃的范围内,液相状态的蓄冷材料会发生密度变化,并且残存在蓄冷材料容器内的空气会热膨胀,从而导致内压上升,蓄冷材料容器的强度设计为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不会破损的强度。然而,若周围的温度与通常的使用环境温度范围相比变成高温的话,则液相状态的蓄冷材料的密度变化以及残存在蓄冷材料容器内的空气的热膨胀将愈加明显。根据所封入的蓄冷材料的体积相对于蓄冷材料容器的内容积的比例、即蓄冷材料填充率,而具有蓄冷材料容器因内压而破损并最终导致制冷剂流通管也破损的担忧。尤其是,因为蓄冷材料容器由钎焊在制冷剂流通管上的容器主体部、和钎焊有散热片的外侧伸出部构成,所以,在内压异常上升的情况下,蓄冷材料容器也难以变形来吸收内压的上升,从而容易导致蓄冷材料容器因内压而破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未经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892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管及热管组件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空间坐标监测问题索载荷递进式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