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果汁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84479.0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3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贺超;刘永红;刘宗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28;C02F103/3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果汁 废水 生物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水污染控制技术领域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果汁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浓缩苹果汁产量已占到世界总交易量的70%,果汁产业每年给国家带来数百亿元的收入。
果汁生产企业在为中国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带来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废水污染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果汁加工厂每加工1吨原料,一般会产生3.8-10.5m3的废水。由于果汁生产废水的高有机负荷及酸碱浓度变化,致使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受损,对鱼类的摄食、生长及周边的作物产量和品质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果汁加工业发展历史较晚,其废水处理的研究相对滞后于啤酒、酒精废水等其它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目前果汁厂废水处理所采用的以好氧为主的处理工艺存在着能耗高、泥量大、水质难以达标等问题,没有较为成熟的废水处理工艺技术。果汁废水的处理一般采用传统物化+生化处理的办法,工艺大多仿照其他有机废水处理工艺设计,如采用石灰乳中和沉淀一水解酸化一接触氧化工艺,CAST工艺,斜板三相分离器UASB-生物接触氧化串联工艺以及UASB-EIC技术。由于果汁生产的特定工艺以及未考虑到果汁废水的自身特点,很多都在运转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处理效果普遍不理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果汁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系统,实现果汁废水低成本、低污泥、低能耗条件下的达标排放,为相关工程的设计、调试和运行管理提供技术依据和参考。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果汁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系统,包括果汁废水调节池,果汁废水调节池的出水口通过筛网过滤后和厌氧反应器的入水口连接,厌氧反应器的出水口和入水口之间通过水回流管连接,厌氧反应器的出水口和PVA氧化池的入水口连接,PVA氧化池的出水口和活性污泥池的入水口连接,活性污泥池的出水口和沉淀池的入水口连接,沉淀池的出水口和过滤池的入水口连接,过滤池的出水口的水回用生产车间或达标排放,沉淀池的出泥口通过污泥回流管和活性污泥池的入泥口连接,或直接进行污泥利用。
所述的果汁废水调节池、PVA氧化池、活性污泥池均和酸碱调节装置连接。
所述的厌氧反应器采用塔式高负荷厌氧生物反应器,出水大量回流到反应器废水入口,通过稀释进水浓度降低反应器对碱度的需求,控制回流比为3:1。
所述的PVA氧化池为装填PVA球形颗粒的生物氧化池,其中PVA球形颗粒直径4mm,为内部孔道20~40微米的多孔介质,其内外附着生长并充满微生物细菌。
本发明的优点:
(1)设置酸碱调节装置和果汁废水调节池,解决果汁生产过程中因每日数次用硝酸、盐酸、烧碱、漂白剂等清洗和消毒生产设施及各储罐,导致果汁废水处理中存在pH波动大,含有强碱、强酸冲击的危险性。
(2)塔式高负荷厌氧生物反应器出水大量回流到反应器废水入口,通过稀释进水浓度降低反应器对碱度的需求,控制回流比为3:1,使厌氧反应器在低碱度条件下处理果汁废水并高负荷稳定运行。
(3)利用废水厌氧处理技术运行成本低、节约能源、污泥处置容易等优势,采用高效厌氧生物软化技术,防止废水中钙的积累,分解胶粘物,从而解决果汁废水COD值高难处理的技术问题,有效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
(4)采用Φ4mm特制高比表面积PVA球形颗粒装填PVA氧化池,依据PVA多孔介质(内部孔道20~40微米)高吸附特性,其内外附着生长并充满微生物细菌,果汁废水通过富含高浓度微生物的PVA反应池时,大大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5)整个系统连续运行结果表明,果汁废水处理工艺系统容积负荷可达6.0kgCOD·m-3·d-1,COD去除率在90%以上。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一种果汁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系统,包括果汁废水调节池,果汁废水调节池的出水口通过筛网过滤后和厌氧反应器的入水口连接,厌氧反应器的出水口和入水口之间通过水回流管连接,厌氧反应器的出水口和PVA氧化池的入水口连接,PVA氧化池的出水口和活性污泥池的入水口连接,活性污泥减容池的出水口和沉淀池的入水口连接,沉淀池的出水口和过滤池的入水口连接,过滤池的出水口的水回用生产车间或达标排放,沉淀池的出泥口通过污泥回流管和活性污泥池的入泥口连接,或直接进行污泥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844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