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轴锁紧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684394.2 | 申请日: | 2013-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1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 发明(设计)人: | 郝定武;朱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 |
| 主分类号: | F16C11/10 | 分类号: | F16C11/10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轴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该发明专利属一种旋转机械系统用转轴锁紧装置,特别适用于转矩参数现场系统校准时对被校系统转轴的锁紧。
发明目的:
提供一种重量轻、体积小、锁紧快速、锁紧力矩大而且通用性强的转轴锁紧装置,有效解决传统锁紧方式成本高、效率低、通用性差的问题。
背景技术:
进行转矩参数现场系统校准时,必须将被校系统的转轴锁紧以便标准转矩的加载。传统方法是:针对每个不同结构、尺寸的被校系统设计专门的锁紧装置,这种方法缺乏通用性,增加了现场校准工作的成本,影响工作进度。
本发明的转轴锁紧装置通过采用上下锁紧转盘和锁紧衬套结合的方式,保证了可锁紧转轴的尺寸范围宽、受被校系统结构及尺寸影响小,克服了传统锁紧方式通用性差的问题,并且增加了与被校系统上联轴器的进一步锁紧方式。具有以下技术进步点和技术特征:①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②采用双重锁紧方式,锁紧力矩大,锁紧可靠性高;③锁紧时无需改变被校系统结构即可实现转轴快速锁紧,大大提高了锁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技术方案:
一种转轴锁紧装置,包括上锁紧转盘(1),下锁紧转盘(2),调节衬套(3),锁紧杠杆(4)组成。上锁紧转盘(1)和下锁紧转盘(2)形似用槽钢弯成的勺子形,调节村套(3)采用圆筒从中间对称切开而成,位于上锁紧转盘(1)和下锁紧转盘(2)之间,上锁紧转盘(1)和下锁紧转盘(2)之间采用螺钉连接,通过螺钉在上锁紧转盘(1)和下锁紧转盘(2)上施加正压力,从而增加调节村套(3)和转轴(5)之间的摩擦力,实现初步锁紧,锁紧杠杆(4)与上锁紧转盘(1),下锁紧转盘(2)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上锁紧转盘(1)和下锁紧转盘(2)上,开有若干腰型孔(6),通过连接部件(7)将腰型孔(6)与被校系统上的联轴器(8)进行固定,进一步增强锁紧能力和可靠性。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转轴锁紧装置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强,同时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采用双重锁紧方式,锁紧力矩大,锁紧可靠性高,锁紧时无需改变被校系统结构即可实现转轴快速锁紧,大大提高了锁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转轴锁紧装置的主视图
其中,1为上锁紧转盘,2为下锁紧转盘,3为调节衬套,4为锁紧杠杆,5为转轴,6为腰型孔,7为连接部件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其中,8为被校系统上的联轴器
具体实施方案:
一种转轴锁紧装置,包括上锁紧转盘1,下锁紧转盘2,调节衬套3,锁紧杠杆4组成。上锁紧转盘1和下锁紧转盘2形似用槽钢弯成的勺子形,调节村套3采用圆筒从中间对称切开而成,位于上锁紧转盘1和下锁紧转盘2之间,上锁紧转盘1和下锁紧转盘2之间采用螺钉连接,通过螺钉在上锁紧转盘1和下锁紧转盘2上施加正压力,从而增加调节村套3和转轴之间的摩擦力,实现初步锁紧,锁紧杠杆4与上锁紧转盘1,下锁紧转盘2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上锁紧转盘1和下锁紧转盘2上,开有若干腰型孔,通过连接部件将腰型孔与被校系统上的联轴器进行固定,进一步增强锁紧能力和可靠性。
通过上、下锁紧转盘以及调节衬套抱紧转轴,在锁紧杠杆上施加反作用力,防止转轴转动达到锁紧目的。
装置主要有两种转轴抱紧方式,方式一:测量出要锁紧转轴的直径,根据转轴直径选择相应尺寸的调节衬套,然后按图1所示用螺钉将三者固定,螺钉初步固紧后保证上、下锁紧转盘之间有1~2mm左右的调整间隙。工作时,通过增加螺钉的拧紧力,加大调节衬套和转轴之间的正压力,从而加大两者之间的摩擦力,达到抱紧目的。方式二:对于旋转机械系统,为了便于安装都会在一些关键零部件的前后增加联轴器,很多联轴器上均匀分布有一圈装有销钉的圆型孔槽,方式二就是利用这些圆型孔槽,将上、下锁紧转盘上的腰型孔槽和联轴器上的圆型孔槽通过螺钉紧固,达到抱紧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843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