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字广播接收装置及其信息更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84311.X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3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木村亚纪;白须贺惠一;高木和也;松本壮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N21/414 | 分类号: | H04N21/414;H04N21/426;H04N21/438;H04N21/442;H04N5/44;H04N5/5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龚晓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 广播 接收 装置 及其 信息 更新 方法 | ||
1.一种数字广播接收装置,其搭载于移动体,该数字广播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调谐部,其接收通过数字广播发送的物理信道的广播信号;
信号强度检测部,其对由所述调谐部接收到的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进行检测;
当前位置检测部,其对所述移动体的当前位置进行检测;
移动方向检测部,其对所述移动体的移动方向进行检测;
可否接收判定部,其控制所述调谐部来判定所述物理信道可否接收;
区信息存储部,其对表示所述物理信道的可接收区的可接收区信息进行存储;以及
区信息更新部,其在由所述可否接收判定部将所述物理信道判定为可接收的情况下,根据由所述信号强度检测部检测到的信号强度,将沿所述移动方向检测部检测到的移动方向离开所述当前位置检测部检测到的当前位置的位置确定为可接收位置,并将由所述区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可接收区信息更新为,由该可接收区信息表示的可接收区扩大到所述可接收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广播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信道是通过数字广播发送的多个物理信道中的1个,
所述调谐部对所述多个物理信道中被选择出的物理信道进行选台而接收该物理信道的广播信号,
所述可否接收判定部控制所述调谐部来进行依次对所述多个物理信道进行选台的信道扫描,判定所述各物理信道可否接收,
所述区信息存储部按照每个所述物理信道对表示该物理信道的可接收区的可接收区信息进行存储,
在所述信道扫描时由所述可否接收判定部判定为任意一个物理信道可接收的情况下,所述区信息更新部根据由所述信号强度检测部检测到的该物理信道的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将沿所述移动方向检测部检测到的移动方向离开所述当前位置检测部检测到的当前位置的位置确定为可接收位置,并将由所述区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该物理信道的可接收区信息更新为,由该可接收区信息表示的可接收区扩大到所述可接收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字广播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区信息更新部根据所述当前位置的周边的地图信息确定所述可接收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字广播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区信息更新部根据发送处信息确定所述可接收位置,该发送处信息表示发送所述物理信道的广播信号的1个以上的发送处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字广播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可否接收判定部将所述物理信道判定为可接收的情况下,所述区信息更新部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确定延长距离,求出沿所述移动方向与所述当前位置离开所述延长距离的第1位置,并将该第1位置确定为所述可接收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字广播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可否接收判定部将所述物理信道判定为可接收的情况下,所述区信息更新部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确定延长距离,求出沿所述移动方向与所述当前位置离开所述延长距离的第1位置,并根据所述地图信息,判定在所述当前位置与所述第1位置之间是否存在预先确定的高度以上的物体,当判断为不存在时,将所述第1位置确定为所述可接收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字广播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判断为在所述当前位置与所述第1位置之间存在预先确定的高度以上的物体的情况下,所述区信息更新部将相比所述第1位置更靠所述当前位置侧的位置确定为所述可接收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字广播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可否接收判定部将所述物理信道判定为可接收的情况下,所述区信息更新部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确定延长距离,求出沿所述移动方向与所述当前位置离开所述延长距离的第1位置,并根据所述发送处信息判断是否存在第2位置,该第2位置相比所述第1位置更靠近所述1个以上的发送处中的最接近所述当前位置的发送处、且在所述移动方向上比所述第1位置更远离所述当前位置,当不存在所述第2位置时将所述第1位置确定为所述可接收位置,当存在所述第2位置时将所述第2位置确定为所述可接收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8431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