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马达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81114.2 | 申请日: | 2013-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5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桥诘尚大;桧皮隆宏;牧野祐辅;大菅祥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23/26 | 分类号: | H02K23/26;H02K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京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达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电刷的马达。
背景技术
在带电刷的马达中,由于在电刷与整流片之间产生的火花,导致电刷磨损,进而变短。通过降低这种电刷的磨损,能够提高马达的寿命。作为降低由火花引起的电刷的磨损的方法,例如有如日本特开2008-113485号公报所公开那样,将换向器的整流片个数增加到齿数的两倍的方法。尤其在集中卷绕时,由于占空系数高,因此一个线圈中积存的电能增加,从而降低由火花引起的磨损变得非常重要。
在日本特开2008-113485号公报所公开的马达中,相比于整流片与齿的个数相等的情况,整流片之间的电位差小,降低了火花。当整流片与齿的个数相等时,整流片的边界与齿的位置一致。当整流片个数为齿数的两倍时,整流片的边界也位于齿之间。在整流片个数为齿数的两倍的以往马达中,在各齿配置顺向卷绕的第一线圈和逆向卷绕的第二线圈。由此,当电刷与位于齿之间的新的整流片接触时,切换配置于偏离180°电角的位置的齿上的线圈的通电。其结果是,即使将整流片的个数设为齿数的两倍,也能够获得与当整流片个数与齿数为相同数量的情况同等的转矩。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13485号公报
但是,在这种卷线结构中,由于需要在一个齿上卷绕顺向的线圈和逆向的线圈,因此,卷线工序及将导线引绕到整流片变得复杂,工作量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由火花引起的电刷磨损且能够简化卷线工序的马达。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马达具有静止部、旋转部以及轴承部,该轴承部将所述旋转部支承为能够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所述旋转部具有:轴,其沿着中心轴线延伸;电枢铁芯,其安装于所述轴,且具有朝径向呈放射状延伸的m·n个齿,其中,m为3以上的奇数,n为2以上的自然数;多个线圈,所述多个线圈分别设置于所述m·n个齿;以及换向器,其与所述多个线圈电连接,所述静止部具有:励磁用磁铁,其与所述m·n个齿在径向对置且具有2n个磁极;以及电刷组,所述电刷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位的电刷和至少一个第二电位的电刷,所述换向器包括沿周向排列且与所述电刷组接触的2m·n个整流片即整流片组,形成各线圈的至少一个导线的各端部与某一整流片连接,通过所述电刷组与所述换向器接触,在所述整流片组中,电位在周向上在所述第一电位与所述第二电位之间周期性增减,在所述第一电位的整流片与所述第二电位的整流片之间存在有(m-1)个整流片,在所述第一电位的整流片与所述第二电位的整流片之间隔着整流片串联连接线圈,在所述m·n个齿中的k个齿上分别只配置以固定的卷绕方向卷绕连续导线而成的线圈,在配置于从所述k个齿分别偏离360·i度电角的位置的齿上只配置以与所述固定的卷绕方向相反的方向卷绕连续导线而成的线圈,其中,i为(n-1)以下的自然数。
关于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涉及的马达,在第一方面所涉及的马达的基础上,2k为n。
关于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涉及的马达,在第一方面所涉及的马达的基础上,2k为(n-1)。
关于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涉及的马达,在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涉及的马达的基础上,以所述固定的卷绕方向卷绕连续导线而成的线圈与最近的两个整流片连接,以与所述固定的卷绕方向相反的方向卷绕连续导线而成的线圈与除最近的两个整流片以外的整流片连接。
关于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所涉及的马达,在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
方面所涉及的马达的基础上,所述多个线圈整体由一个导线形成,所述电刷组所包含的所述第一电位的电刷的个数为1,所述第二电位的电刷的个数为1。
附图说明
图1为马达的剖视图。
图2为示出马达的一部分的仰视图。
图3为简略地示出线圈、整流片以及电刷组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4为示出线圈与整流片的连接结构的图。
图5A为示出卷线的形态的图。
图5B为示出卷线的形态的图。
图6为示出整流片组中的电位分布的图。
图7为简略地示出线圈、整流片以及电刷组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8为示出线圈与整流片的连接结构的图。
图9为示出卷线的形态的图。
图10为示出整流片组中的电位分布的图。
图11为示出以往的线圈与整流片的连接结构的图。
图12为示出变更的连接结构的图。
图13为示出变更的连接结构的图。
图14为示出线圈与整流片的连接结构的图。
图15A为示出卷线的形态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811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