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内后视镜底座自动装配的供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74802.6 | 申请日: | 2013-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4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廖小平;云庆乾;白艳新;郑广平;韦佳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P19/04 | 分类号: | B23P19/04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韦锦捷 |
地址: | 530004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后视镜 底座 自动 装配 供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料装置,特别是汽车内后视镜底座自动装配的供料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内后视镜位于汽车内部挡风玻璃后面,属于重要安全件,和左右侧后视镜一起并称为驾驶员的第二双眼睛;汽车内后视镜底座是汽车内后视镜的重要组成部分,车内后视镜和底座的连接一般采用紧定螺钉进行固定;在汽车配件生产过程中,需要预先将紧定螺钉装配在底座上,装配后视镜时再拧紧。现有公知的紧定螺钉和底座的装配过程绝大多数为手工装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实际的需要,自动装配成为越来越多企业致力研发的方向之一。除了紧定螺钉的自动供料以外,汽车内后视镜底座的自动备料和送入也成为影响汽配生产效率的瓶颈之一。
手工装配即人工把底座放到预定位置,其缺点是:人工作业效率低下,安全性低、工作效率不稳定;此外,也有企业采用机械手臂甚至机器人来实现自动供料,这种方式造价昂贵,占用工作空间大,耗费能量多,作业时间较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内后视镜底座自动装配的供料装置,解决上述人工装配存在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较低以及机械手或机器人装配存在的成本高、占用空间大和作业时间较慢的问题。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汽车内后视镜底座自动装配的供料装置,包括工作台、气缸、推进杆、推进杆导轨、收放开关和喂料槽;气缸固定安装在工作台正下方,气缸活塞杆端部与推进杆底部通过螺母连接,收放开关和喂料槽固定在工作台上部;
所述推进杆底部设有推进杆滚轮,推进杆滚轮位于推进杆导轨中并能够沿推进杆导轨移动;推进杆上部设有分离叉,中部在分离叉下方伸出两根滑杆,滑杆伸进工作台底部相应的导轨中,两滑杆上各有一个备料台,备料台通过工作台相应的条形槽伸出工作台,备料台靠近喂料槽出口的一端用于推进汽车内后视镜底座;两滑杆外侧下方各有一个凹槽,凹槽两端与滑杆外侧面之间平滑过渡;
所述喂料槽为两个,对称的固定安装于工作台上部,两喂料槽之间的空间用于放置车内后视镜底座;喂料槽与工作台之间的角度等于车内后视镜底座斜螺孔轴线与定位面之间的角度;喂料槽远离出料口的一侧设有挡片;
所述收放开关包括左部和右部,左部和右部的上部设置有相对称的平台,平台伸入喂料槽相应的方孔内,用于承载车内后视镜底座;左部和右部的中部设有相对称的滚轮,滚轮轴线垂直于工作台;左部和右部的底部以弹簧相联接;
所述气缸、推进杆、推进杆导轨、收放开关、喂料槽和工作台外形均关于同一个平面对称,且对称面与处于装配位置的汽车内后视镜底座螺纹孔的轴线重合。
所述的喂料槽底部的安装孔为U型孔,通过U型孔能够调节两喂料槽之间的间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突出优点:
1、采用“单输入、多输出”方式,单一的动力源输入完成了送料、备料和卸料动作输出,机械利益大;
2、工作效率高且稳定、可控;
3、机构简单,成本低,易于维护,安全性能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内后视镜底座自动装配的供料装置气缸活塞杆伸出时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内后视镜底座自动装配的供料装置气缸活塞杆收缩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内后视镜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内后视镜底座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推进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收放开关原理图(闭合状态)。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喂料槽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阐述。
对照图1,汽车内后视镜底座自动装配的供料装置,包括工作台1、气缸2、推进杆3、推进杆导轨4、收放开关5和喂料槽6;所述气缸2固定安装在工作台1正下方,气缸2的活塞杆端部与推进杆3底部通过螺母联接,推进杆3底部滑杆33伸入工作台1底部的导轨中,收放开关5和喂料槽6对称的固定在工作台1前端。
对照图3和图4,所述汽车内后视镜底座7,设有斜螺孔73和直通孔71,底部设有安装卡槽72。
对照图5,所述推进杆3底部设置有两个推进杆滚轮35,两个推进杆滚轮35分别位于推进杆导轨4中,上部设有分离叉31,中部在分离叉下方伸出两根滑杆33,两滑杆33上各有一个备料台32,滑杆33伸进工作台1底部的导轨中;两滑杆33外侧下方各有一个凹槽34,凹槽34两端与滑杆33外侧面之间平滑过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748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下航行器楔环结构有限元建模方法
- 下一篇:双重沸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