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酸锌矿浮选富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674397.8 | 申请日: | 2013-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1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 发明(设计)人: | 魏宗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3D1/00 | 分类号: | B03D1/00;B03B1/00 |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黄永校 |
| 地址: | 530004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酸 锌矿 浮选 富集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矿物浮选富集方法,特别是硅酸锌矿浮选富集方法。
二、背景技术
在硅酸锌矿的浮选富集过程中,由于硅酸锌矿与其中的杂质矿物如碳酸钙、石英等的可浮性接近,又由于在破碎、磨矿过程中杂质矿物易于形成矿泥影响硅酸锌矿的浮选性能,致使硅酸锌矿物难于浮选富集;即使偶有能将其浮选富集的,不仅工艺流程结构复杂,药剂种类及用量多、生产成本高,同时浮选指标偏低,因此限制了硅酸锌矿的开发和利用。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酸锌矿的浮选富集方法,它能够回收硅酸锌矿,使硅酸锌矿获得较高的品位和回收率。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达到上述目的:一种硅酸锌矿浮选富集方法,锌含量为11.23~15.66%,硅含量为18.90~25.95%%,物相分析表明,锌主要以硅酸锌矿形式存在,脉石矿物主要以碳酸盐及二氧化硅矿物形式存在,包括以下步骤和药剂制度:
(1)浮选时用氢氧化钠矿浆pH值为10~11,
(2)用六偏磷酸钠及栲胶作为脉石矿物的抑制剂,
(3)用石灰与水杨醛肟作硅酸锌矿的活化剂,
(4)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与十二硫醇作硅酸锌矿物的捕收剂,
(5)浮选过程中,加入六偏磷酸钠及栲胶至磨矿机将矿石磨矿至矿物单体解离后,再调节矿浆pH值为10~11,然后加用石灰与水杨醛肟作硅酸锌矿的活化剂,最后加十二烷基硫酸钠与十二硫醇进行浮选,浮选泡沫为硅酸锌精矿,
(6)药剂总用量为:
使用时,将所述药剂先配制成以下重量百分浓度:
本发明的突出优点在于:
1、能够将硅酸锌矿浮选富集,并获得较高锌品位及回收率。
2、本发明流程结构简单,药剂用量少,能耗少,能够将低品位硅酸锌矿资源有效回收。
四、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所述的硅酸锌矿的浮选富集方法的第一个实例,包括如下步骤:
1.矿物原料:
所用矿石中锌含量为8.78%,硅含量为15.61%,物相分析表明,锌主要以硅酸锌矿形式存在,脉石矿物主要以碳酸盐及二氧化硅矿物形式存在。
2.浮选药剂及操作条件:
浮选过程中,加入六偏磷酸钠及栲胶至磨矿机将矿石磨矿至矿物单体解离后,再用氢氧化钠调节矿浆pH值为10~11,然后加十二烷基硫酸钠与十二硫醇进行浮选,浮选泡沫为硅酸锌精矿。按上述药剂参数,采用一次粗选四次扫选三次精选依次顺序循环进行试验,能够有效回收硅酸锌矿,在给矿锌含量为8.78%条件下,经过一次粗选四次扫选三次精选,获得了锌含量为45.67%,回收率达到83.15%的硅酸锌精矿。
实施例2
本发明所述的硅酸锌矿的浮选富集方法的第二个实例,包括如下步骤:
1.矿物原料:
所用矿石中锌含量为11.23%,硅含量为18.90%,物相分析表明,锌主要以硅酸锌矿形式存在,脉石矿物主要以碳酸盐及二氧化硅矿物形式存在。
2.浮选药剂及操作条件:
浮选过程中,加入六偏磷酸钠及栲胶至磨矿机将矿石磨矿至矿物单体解离后,再用氢氧化钠调节矿浆pH值为10~11,然后加十二烷基硫酸钠与十二硫醇进行浮选,浮选泡沫为硅酸锌精矿。按上述药剂参数,采用一次粗选四次扫选三次精选依次顺序循环进行试验,能够有效回收硅酸锌矿,在给矿锌含量为11.23%条件下,经过一次粗选四次扫选三次精选,获得了锌含量为46.05%,回收率达到84.34%的硅酸锌精矿。
实施例3
本发明所述的硅酸锌矿的浮选富集方法的第三个实例,包括如下步骤:
1.矿物原料:
所用矿石中锌含量为15.66%,硅含量为25.95%,物相分析表明,锌主要以硅酸锌矿形式存在,脉石矿物主要以碳酸盐及二氧化硅矿物形式存在。
2.浮选药剂及操作条件:
浮选过程中,加入六偏磷酸钠及栲胶至磨矿机将矿石磨矿至矿物单体解离后,再用氢氧化钠调节矿浆pH值为10~11,然后加十二烷基硫酸钠与十二硫醇进行浮选,浮选泡沫为硅酸锌精矿。按上述药剂参数,采用一次粗选四次扫选三次精选依次顺序循环进行试验,能够有效回收硅酸锌矿,在给矿锌含量为15.66%条件下,经过一次粗选四次扫选三次精选,获得了锌含量为46.74%,回收率达到85.61%的硅酸锌精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743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