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稻分蘖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69443.5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5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万建民;周峰;林启冰;朱立宏;江玲;张欣;郭秀萍;任玉龙;周坤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4/415 | 分类号: | C07K14/415;C12N15/29;C12N15/82;C12N15/11;A01H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傅婷婷;徐冬涛 |
地址: | 211225 江苏省南京市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分蘖 相关 蛋白 及其 编码 基因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遗传育种领域,涉及一种水稻分蘖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背景技术
原始农业起源于对许多植物种类的人工驯化和自然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人类经历了近1万年才使全球的食物总量在1960年达到每年10亿吨,但在随后短短40年的时间中,即到2000年,这一数字就已经达到了每年20亿吨。这样巨大的成就应该归功于众多育种家和植物遗传学家在坚持不断的进行作物的遗传改良,提高了作物的产量,从而得以满足人口增长的不断需求。但近二十年来,我国的水稻产量出现了徘徊不前的局面。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前两次育种突破均为亚种内品种间杂交育种,亚种内的种质资源和育种潜力均得到了较充分的利用和挖掘,亚种内育种产生新突破的难度已经较大。因此,想要在水稻产量上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必须另辟蹊径。
近些年,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水稻产量,“理想株型”的概念被多数育种家和水稻遗传学家所提及。这是一条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新思路,它的育种目标在于培育出少蘖、粗杆、大穗的高生物产量的水稻新品种。水稻株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植株高度、分蘖数目、分蘖角度以及穗部形态等因素,而适宜的分蘖力可提高群体生物产量,同时分蘖也是产量形成的基础。大量试验表明分蘖力过弱往往自动调解能力差,在早期不易形成生物产量高的群体,导致生物产量低,限制经济产量的提高;而分蘖力过强,易造成茎秆细弱,抗倒伏能力降低,也对生产不利,这就要求分蘖力适度。因此,对水稻分蘖的控制是实现“理想株型”的重要前提。
近期,对多个水稻矮化多分蘖突变体的研究表明,一种新的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在抑制水稻分蘖生长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对这一激素的作用机理的了解还甚少,因此深入研究这一激素在调控植物分蘖方面的作用机理,将为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更广泛的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稻分蘖相关蛋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蛋白的编码基因。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该蛋白及其编码基因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水稻分蘖相关蛋白,来源于稻属水稻(Oryza sativa var.农林8号),是如下(a)或(b)所述的蛋白质:
(a)由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b)将SEQ ID NO.1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植物分蘖相关的由SEQ ID NO.1衍生的蛋白质。
为了使(a)中的蛋白质便于纯化,可在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的氨基末端或羧基末端连接上如表1所示的标签。
表1蛋白融合标签的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694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