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中药制剂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69132.9 | 申请日: | 2013-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1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逄锦忠;王淑慧;李政;袁青;黄永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逄锦忠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9/12;A61P1/16;A61K35/36;A61K35/56;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杨琪 |
地址: | 266655 山东省青岛市经***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肝硬化 高压 中药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肝硬化晚期可出现门静脉压力升高,导致门脉高压性胃病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目前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除行外科宇术和介入治疗外,还可以通过内科治疗以降低门静脉系统血流及降低肝内和侧枝血管阻力,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并发症的目的。目前临床所用药物大多数是通过减少心脏输出量,收缩内脏血管,减少门静脉的血流量,长时间应用该类药物可使肝脏血流量降低而加重肝脏损害,并对全身血流产生不良影响,故西药在降低门静脉压力方面的运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寻找一种临床疗效确切而副反应低的药物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治疗的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原料药制备而成的:
黄芪18~22克、莪术15~20克、三棱10~15克、川芎10~15克、丹参18~22克、地鳖虫8~12克、穿山甲8~12克、守宫12~16克、山慈菇15~20克、全蝎8~12克、牡蛎8~12克、僵蚕8~12克、茯苓18~22克、白芍18~22克、太子参12~15克、当归18~22克、山药18~22克、枸杞子18~22克。
优选地,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黄芪18克、莪术15克、三棱10克、川芎10克、丹参18克、地鳖虫8克、穿山甲8克、守宫12克、山慈菇15克、全蝎8克、牡蛎8克、僵蚕8克、茯苓18克、白芍18克、太子参12克、当归18克、山药18克、枸杞子18克。
优选地,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黄芪22克、莪术20克、三棱15克、川芎15克、丹参22克、地鳖虫12克、穿山甲12克、守宫16克、山慈菇20克、全蝎12克、牡蛎12克、僵蚕12克、茯苓22克、白芍22克、太子参15克、当归22克、山药22克、枸杞子22克。
优选地,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黄芪20克、莪术18克、三棱12克、川芎13克、丹参20克、地鳖虫10克、穿山甲10克、守宫14克、山慈菇17克、全蝎10克、牡蛎10克、僵蚕10克、茯苓20克、白芍20克、太子参14克、当归20克、山药20克、枸杞子20克。
所述一种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步骤为:取各原料药放于砂锅中,加3~4倍药量重量倍数的水浸泡1~2小时,煎煮1~2小时,过滤,即得。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的配方中,各原料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肝、肾经。黄芪具有保肝、促进肝细胞再生、促进白蛋白合成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莪术: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具有破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效,用于症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等。
三棱:味辛,涩;性凉;归肝、脾经。具有祛瘀通经、破血消症、行气消积的功效。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对降低门静脉压力有明显作用,且其降压作用是通过降低门静脉系统的阻力实现的,并不改变门静脉血流量,对肝功能的保护有积极作用。
丹参:味苦;性微寒。丹参可以活血化瘀,扩张血管,减轻门脉阻力从而降低门脉高压;刺激胃壁分泌黏液而减轻胃黏膜的损伤;诱发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改善微循环,增加胃黏膜血流和氧供;抗氧化和减轻细胞内钙超载,保护胃黏膜等作用,对轻、中度出血治疗效果。
地鳖虫:味咸;性寒;有小毒;归肝经。能够破瘀血、续筋骨,用于筋骨折伤,瘀血经闭,症瘕痞块。
穿山甲:味咸;性微寒;归肝、胃经。具有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的功效,主血瘀经闭、症瘕、风湿痹痛、乳汁不下、痈肿、瘰疬。
守宫:味咸;性寒;有小毒;入肾、肝二经。有软坚散结、祛风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
山慈菇:味苦、微辛;性凉。能够消肿散结、化痰、清热解毒。
全蝎:味辛;性平;有毒;归肝经。能够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僵蚕:味辛、咸;性平;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清热解毒燥湿的功效。
茯苓: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白芍:味苦酸;性凉,微寒;具有补血柔肝、平肝止痛、敛阴收汗等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逄锦忠,未经逄锦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691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