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记录头及采用其的磁记录再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61321.1 | 申请日: | 2013-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24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鸿井克彦;汤浅裕美;清水真理子;村上修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G11B5/127 | 分类号: | G11B5/12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陈海红;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记录 采用 再生 装置 | ||
相关申请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3-174606号(申请日:2013年8月26日)作为基础申请,享受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基础申请,包含基础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磁记录头及采用其的磁记录再生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硬盘驱动器的记录密度,提出了基于能量辅助的磁记录头。除了基于热的辅助,还提出基于自旋转移力矩(STT)的高频(微波)辅助技术等。
在高频辅助技术时,振荡元件的振荡强度越高,辅助效果越佳。但是,若升温到硬盘驱动器操作温度附近,则存在高频振荡衰减、消失的问题,因此必须冷却振荡元件。
例如,垂直通电元件的冷却可以采用珀耳帖效应。垂直通电元件中的基于珀耳帖效应的冷却现象,报导了将Au/Co接合用作垂直通电元件的一部分的例子和/或在Au/Ni-Cu接合处获得与Δ200℃的冷却效果相当的电压变化的例子。另外,也提出了利用该冷却效果的再生头的提案。
珀耳帖效应是指在异种材料的接合处流过电流时产生吸热·散热的现象。利用珀耳帖效应时,在异种材料的接合面处产生电势差,电子的电势上升时吸热,下降时发热。该珀耳帖效应是1834年由让-查尔斯·珀尔帖发现的现象,冷却效果用以下的式表达。
ΔQ=Π I Δt
这里,ΔQ是从接合部散热或者吸热的热量,Π是物质固有的帕尔贴系数,Δt是电流流过的时间,I是电流。冷却或者过热的效率由物质固有的帕尔贴系数确定,因此,必须选择用于高效冷却的材料组合。
但是,难以将垂直通电元件的冷却方法直接用作高频辅助头的冷却方法。这是因为,在垂直通电元件和/或再生头中,除了主要部分的元件外,仅有电极的单纯的构造,因此,由元件的部分吸热,与其对应的散热在远离的电极进行即可,但是,高频辅助头的高频振荡元件被主磁极和/或辅助磁极夹持,是在电流通路包含主磁极和/或辅助磁极的复杂构造体。而且,还存在主磁极和/或辅助磁极必须是具有高饱和磁化的FeCo合金的制约。这样的制约中,难以高效地冷却高频振荡元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高频辅助磁记录头、磁头装配件及磁记录再生装置,在被主磁极和/或辅助磁极夹持的高频振荡元件中,即使在操作中的温度高的环境下,也可以使高频振荡元件的温度保持低,振荡不会劣化。
根据实施例,提供一种磁头,其特征在于,包含:
向磁记录介质施加记录磁场的主磁极;
与该主磁极一起构成磁路的辅助磁极;以及
设置在该主磁极和该辅助磁极之间,能够从上述主磁极向上述辅助磁极通电的振荡层叠体,
上述振荡层叠体中,与通电方向垂直的截面积比该主磁极的截面积小,
并包含从该主磁极侧按顺序层叠的:第2磁性层,具有比从该主磁极施加的磁场小的矫顽力,磁化发生微波振荡;第1磁性层,由不同于该第2磁性层的金属,具有比从该主磁极施加的磁场大的矫顽力,向该第2磁性层注入自旋转移力矩;用于切断该第1磁性层和该第2磁性层的直接磁耦合的非磁性中间层,
在上述振荡层叠体和上述主磁极间设置冷却发热材料,
该冷却发热材料包含从该振荡层叠体按顺序层叠的:
具有与上述振荡层叠体的截面积相同截面积的第1热电材料层;
具有与上述振荡层叠体的截面积相同截面积的第1金属材料层;
具有与上述主磁极相同截面积的第2金属材料层;以及
具有与上述主磁极相同截面积的第2热电材料层。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磁头的一例的图。
图2是珀耳帖效应的概念图。
图3是实施例的磁头的其他一例的概略图。
图4是可搭载实施例的磁头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概略构成的要部立体图。
图5是实施例的磁头装配件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6是示意表示第1实施例的磁头的构成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7是实施例1的R-V曲线的一例。
图8是比较例1的R-V曲线的一例。
图9是示意表示第2实施例的磁头的构成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10是示意表示第4实施例的磁头的构成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11是示意表示第5实施例的磁头的构成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12是示意表示第6实施例的磁头的构成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13是示意表示比较的磁头的构成的一例的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613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