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蹬踏动力车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60719.3 | 申请日: | 2013-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1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海娟 |
主分类号: | A63C17/04 | 分类号: | A63C17/04;A63C17/14;B62K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68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蹬踏 动力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娱乐与代步工具,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蹬踏动力车。
背景技术
本发明作出以前,同领域的产品种类较多,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和方便,然而具备自有驱动系统的技术方案的便携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运动体验与代步形式、使用更安全、功能可扩展、便携性好、构造简单、成本低的便携式蹬踏动力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有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是一种便携式蹬踏动力车,包括踏板体、驱动轮、轮子、滑轮、绳和动力调整器,增设有单向驱动轮,其中,滑轮和动力调整器通过轴连接在踏板体上,其中,驱动轮的中心通过轴与动力调整器连接,其中,轮子连接在踏板体的端部,轮子上增设有接头,其中,绳绕在滑轮和动力调整器上。
其中,所述踏板体包括踏板、底桥和罩体,其中,底桥上连接有滑轮,一端设有轴套,底桥通过轴套连接在动力调整器所在的轴上,其中,踏板设有轴套的一端连接在动力调整所在的轴上或连接在底桥上,其中,罩体的一端连接在底桥上,罩体的内部设有刹车片。
其中,所述踏板的一端设有轴套,一个面上设有压杆,其中,压杆的下部连接有滑轮。
其中,所述踏板体包括踏板、底桥和罩体,其中,底桥设有轴套的一端通过轴连接在罩体的下部,其中,踏板设有轴套的一端连接在罩体的下部,或连接在底桥上,或连接在底桥与罩体连接的轴上,其中,罩体内设有刹车片,罩体的中部通过轴与动力调整器连接。
其中,所述踏板体包括踏板、底桥和刹车件,其中,两个底桥设有轴套的一端通过轴互相连接,其中,踏板设有轴套的一端连接在底桥上,其中,刹车件连接在底桥上,其中,底桥的一端与动力调整器连接。
其中,所述踏板体包括跷板、底桥和刹车件,其中,底桥中部的上面和下面都设有轴套,下面的轴套通过轴与动力调整器连接,其中,跷板的中部设有轴套,两端连接有滑轮,跷板上的轴套通过轴与底桥上面的轴套活动连接,其中,刹车件为连接在跷板上面的两块交错的板。
其中,所述踏板体包括跷板、底桥和罩体,其中,底桥的中部连接在罩体的下部,其中,跷板的中部活动连接在罩体的下部,或连接在底桥上,其中,罩体内设有刹车片,罩体的中部通过轴与动力调整器连接。
其中,所述踏板体包括跷板、底桥和刹车件,其中,跷板通过轴套活动连接在底桥中部的上面,其中,底桥的一端与动力调整器连接,其中,刹车件活动连接在底桥的中部,下端压在绳上。
其中,所述踏板体包括轴连踏板、底桥和刹车件,其中,轴连踏板为四块板的边之间通过轴连接构成,轴连踏板的下面连接有滑轮,中部连接有轮子,轴连踏板的两端与底桥的两端连接,其中,底桥的一端与动力调整器连接,其中,刹车件连接在动力调整器所在端的底桥上。
其中,所述单向驱动轮包括轮子、轴承和单向轴承,其中,轴承和单向轴承连接在轮子的中心孔内,轴承和单向轴承的轴孔相对。
由于采取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可以作为人力驱动的定向扭力输出器;
2、本发明提供新的娱乐、运动与代步形式;
3、本发明使用方式多样;
4、本发明使用更安全、便于携带;
5、本发明构造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例1的侧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去掉踏板后的整体结构示例1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踏板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底桥示例1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底桥示例2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底桥示例3与轮子连接的侧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底桥示例4与轮子连接的侧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例2的侧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去掉踏板后的整体结构示例2的俯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例3的侧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去掉踏板后的整体结构示例3的俯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例4的侧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动力调整器示例1的侧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动力调整器示例2的侧视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例5的侧视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跷板侧视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例6的侧视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例7的侧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海娟,未经陈海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607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体强度试验转向架加载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头戴式红外成像测温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