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衣架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59617.X | 申请日: | 2013-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5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杨人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人代 |
主分类号: | A47G25/40 | 分类号: | A47G25/4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平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 衣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衣架领域,特别是涉及便携衣架。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外出旅游成为人们群众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外出时行李越少越少越方便,但很多生活用品又必须携带,衣架是人们日常生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就是出行携带物品中的一种。
传统的衣架多为金属、竹木或塑料材质,由一个挂钩、两个肩撑、受力杆构成。其中肩撑和受力杆首尾相连构成一个固定的三角形框架,挂钩连接在三角形框架的两肩撑交点部分。由于肩撑和受力杆组成的三角形框架固定,因此衣架所需的容纳空间大,不方便携带。
现有的便携衣架结构复杂,折叠后体积仍然比较大,一般的便携衣架,将肩撑和受力杆组成的三角形框架,分为左、右支架以及中央梯形区域,左、右支架可旋转折叠,可以分别朝该主体内旋转折叠。这种设计结构复杂,而且折叠后也不能节省多少储物空间。
发明内容
基于此,针对现有便携衣架结构复杂,折叠后体积仍然比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收拢后空间较小的便携衣架。
一种便携衣架,包括受力杆、牵引绳和挂钩;
所述受力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可滑动的嵌套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并通过卡合限位装置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均为一面开口的U型槽结构;
所述牵引绳包括第一牵引绳和第二牵引绳;
所述挂钩包括悬挂部和连接部,所述悬挂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设有可转动的第一卷线轴和第二卷线轴;所述第一牵引绳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另一端缠绕固定于所述第一卷线轴;所述第二牵引绳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缠绕固定于所述第二卷线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挂钩的连接部还设有分别限制所述第一卷线轴和所述第二卷线轴转动的限位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牵引绳和所述第二牵引绳分别穿入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通孔中,并在通孔位置设置有绳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U型槽为自槽底至开口宽度逐渐减小的U型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合限位装置包括弹簧块和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开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弹簧块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孔的个数为多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引绳为弹性绳索。
上述的便携衣架,包括受力杆、牵引绳和挂钩,所述受力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分别为一面开口的U型槽结构的连接杆;挂钩通过第一牵引绳和第一连接杆连接,通过第二牵引绳和第二连接杆连接。
使用时,将第二连接杆相对滑动至卡合固定位置,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形成一稳定的受力杆,将衣物直接挂于受力杆上,在受力杆和衣物的重力作用下,牵引绳拉直起到传统衣架肩撑的作用,将衣物撑开。上述的便携衣架,结构简单,去掉了传统衣架的框架结构,重量减少,放置在箱包中时,可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收拢成一短杆,第一牵引绳一部分缠绕在第一卷线轴上,另一部分收纳于第一连接杆的U型槽内,第二牵引绳一部分缠绕在第二卷线轴上,另一部分收纳于第二连接杆的U型槽内,缠绕后体积小,节省了储物空间,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便携衣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方式的限位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方式的限位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的便携衣架,包括受力杆100、牵引绳200和挂钩300。
所述受力杆100包括第一连接杆120和第二连接杆140,所述第二连接杆140可滑动的嵌套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20,并通过卡合限位装置400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杆120和所述第二连接杆140均为一面开口的U型槽结构的连接杆。
所述牵引绳200包括第一牵引绳220和第二牵引绳240。
所述挂钩300包括悬挂部320和连接部340,所述悬挂部320与所述连接部340连接,所述连接部340设有可转动的第一卷线轴342和第二卷线轴344。所述第一牵引绳220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20,另一端缠绕固定于所述第一卷线轴342;所述第二牵引绳240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杆140,另一端缠绕固定于所述第二卷线轴34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人代,未经杨人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596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