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外换热器容积比可变的制冷/制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52119.2 | 申请日: | 2013-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5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倪学钟;沈增友;王爱民;宋加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扬子集团滁州扬子空调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29/00 | 分类号: | F25B29/00;F25B13/00;F25B39/00;F25B40/0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王伟 |
地址: | 239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外 换热器 容积 可变 制冷 制热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空调制冷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内外换热器容积比可变的制冷/制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标准能效等级的提高,国内的空调器往往使用大外机来提高机组的能效,虽然机组制热时制热量可以达到要求,但是由于室内换热器的的面积没有增加,往往会造成制热能效(COP)不如制冷能效(EER),这就是内外机系统不匹配造成的后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上述系统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内外换热器容积比可变的制冷系统,该系统在不影响制冷系统和保证制热量的前提下提高制热循环的能效比。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内外换热器容积比可变的制冷/制热系统,包括由压缩机、室外换热器、毛细管、室内换热器、四通阀及单向阀构成的循环系统,其结构特点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由室外换热器一和室外换热器二组成,所述室外换热器一和室外换热器二之间通过单向阀连接;所述单向阀两端并联连接有节流毛细管。
本发明结构特点还在于:
所述室外换热器一和室外换热器二容积比例任意。
所述室外换热器二设置在室外换热器一正下方。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将常用的空调器系统的流程进行调整,将外机的室外换热器分为室外换热器一和室外换热器二两个,室外换热器一和室外换热器二之间通过单向阀连接,采用毛细管和单向阀并联连接,在制冷流程下,制冷剂通过压缩机压缩,气体流入室外换热器一、再流入室外换热器二冷却为过冷液体、再通过毛细管节流、液体进入室内换热器蒸发后进入压缩机的一个循环。在制热流程下,制冷剂通过压缩机压缩,气体进入内机的室内换热器(制冷的蒸发器)冷却,再通过毛细管部分节流,再通过室外换热器二进一步冷却为过冷液体,再进入毛细管进一步节流为低压液体,再通过室外换热器一(蒸发器)蒸发为气体,再进入压缩机的一个循环;系统在制热时通过两个冷凝器的冷却,进一步降低冷凝压力,提高系统的过冷度,从而降低机组的输入功率而提高机组的制热能效比。
2、本发明室外换热器二放置于室外换热器一下部,是冷凝器的一部分,起二次冷却作用,可以保证下部在低温环境里不结霜,减小化霜难度,增加低温制热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制冷循环示意图。
图2为常规制热循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可变换热器容积比制冷循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可变换热器容积比制热循环示意图。
图中标号:1压缩机、2四通阀、3室外换热器、4室外风机、5单向阀、6辅助毛细管、7主毛细管、8室内换热器、9室内风机、10室外换热器一,11室外换热器二、12二次单向阀,13节流毛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非限定实施例如下所述:下面分别介绍四种状态循环
状态1
如图1所示,压缩机1排出高温高压气体流经四通阀2后进入室外换热器3冷却,再顺向流过单向阀5后进入主毛细管7节流为低压液体,再流入室内换热器8蒸发为低压气体再通过四通阀2进入压缩机1;此为常用的制冷循环。
状态2
如图2所示,压缩机1排出高温高压气体流经四通阀2后进入室内换热器8冷却,再流经辅助毛细管6和主毛细管7节流为低压液体,再流入室外换热器3蒸发为低压气体再通过四通阀2进入压缩机1吸气;此为常用的制热循环。
状态3
如图3所示,压缩机1排出高温高压气体流经四通阀2后进入室外换热器一10冷却,再顺向流过单向阀5后进入室外换热器二11再次冷却为过冷液体,在顺向流过二次单向阀12后进入主毛细管7节流为低压液体。再流入室内换热器8蒸发为低压气体,再通过四通阀2进入压缩机1;此为正向制冷循环,此循环同上述状态1。
状态4
如图4所示,压缩机1排出高温高压气体流经得电后四通阀2换向后进入室内换热器8冷却,再流经辅助毛细管6和主毛细管7部分节流,再流入室外换热器二11,再通过节流毛细管13节流为低温低压液体,再进入室外换热器一10蒸发,蒸发为低温低压气体,再通过四通阀2进入压缩机,此为逆向制冷循环;此循环将室外换热器的一部分作为室内换热器使用,使进入室内的高压气体制冷剂在低温的室外环境中再次冷却,使得系统的压力降低,从而降低机组的输入功率,取得较高的能效。
下表为KFRd-35GW/081+E2改进前后数据对比试验。
表1KFRd-35GW/081+E2改变流程前后数据对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扬子集团滁州扬子空调器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扬子集团滁州扬子空调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521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计时器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 下一篇:小面化折叠型光学瞄准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