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UV胶印棕色发光红油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50139.6 | 申请日: | 2013-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6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林寒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德粼水性油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1/101 | 分类号: | C09D11/101;C09D11/5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uv 胶印 棕色 发光 油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防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UV胶印棕色发光红油墨。
背景技术
随着包装印刷业的高速发展,油墨业也相应地得到快速的成长,其中UV 胶印油墨有传统型油墨无法比拟的优势,已非常广泛地应用于烟包、酒包、化妆品包装、药品包装或不干胶商标等多方领域。UV 胶印油墨的卓越性能如下:
第一、非常适合高速作业,印刷适性好,UV 固化速度快,生产效率高,一般只需1/10 秒即可彻底干燥而固着在基材表面;
第二、改善制品的性能,具有良好耐水、耐油、抗污性能;
第三、具有优良的附着性能,广泛适用于金属箔纸、合成纸、复合金银卡纸、复合镭射纸、转印纸、聚氯乙烯片材、聚酯片材,聚丙烯片材、聚乙烯片材等材质印刷;
第四,符合环保要求,不含有机挥发物,对人体皮肤刺激性较小,利于油墨和印刷工作人员的健康,业利于持续改善环境和防止污染。
现有的UV胶印油墨光性能较单一,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UV胶印棕色发光红油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UV胶印棕色发光红油墨,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605环氧丙烯酸树脂 28-33份,
5215 脂肪酸改性丙烯酸树脂 26-32份,
184 光敏剂 2-4份,
907光敏剂 4-6份,
阻聚剂 0.08-0.12份,
紫外荧光粉SW1-FPR-2 13-17份,
红外非吸收黑粉 1.2-2.8份,
48:2 红粉 7-9份,
HDD1 调粘剂 3-8份。
其中,605环氧丙烯酸树脂的作用是载体,与同类其它产品相比,牢度更好;5215 脂肪酸改性丙烯酸树脂的作用是载体,与同类其它产品相比,耐拆性更好;184 光敏剂的作用是光固化剂,通用产品;907光敏剂的作用是光固化剂;阻聚剂可选自受阻胺类化合物,作用是阻聚;紫外荧光粉SW1-FPR-2的作用是防伪功能;红外非吸收黑粉的作用是产生红外非吸收功能;48:2 红粉的作用是成色剂;HDD1 调粘剂的作用是降低粘性。
优选所述的UV胶印棕色发光红油墨,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605环氧丙烯酸树脂 32份,
5215 脂肪酸改性丙烯酸树脂 30份,
184 光敏剂 3份,
907光敏剂 5份,
阻聚剂 0.1份,
紫外荧光粉SW1-FPR-2 15份,
红外非吸收黑粉 2份,
48:2 红粉 8份,
HDD1 调粘剂 5份。
以上优化配比组分得到的油墨的防伪检测功能更突出。
本发明的上述UV胶印棕色发光红油墨的制备方法,按照配料、分散、轧制、检验、包装的顺序,各步骤的具体操作方式可参照或采用目前已有的油墨生产工艺,具体地,其中一种制备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进行配墨;
然后将配好的油墨原料采用搅拌机分散均匀;
之后在三辊轧磨机进行轧制,轧制过程中,第一次轧制主要是起到进一步分散的作用,压力不可过紧,墨脚时要适当上紧压力,脚料油墨过厚时,要回入一些薄料进行回轧;
最后按照GB/T22467.2-2008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包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UV胶印棕色发光红油墨产品通过其特殊的配方调控,使其除具有紫外激发产生红色荧光之外,还具有目前市面上同类产品不具备的特有的红外非吸收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须知,下列实施例中未具体注明的工艺设备或装置均采用本领域内的常规设备或装置;所有压力值和范围都是指绝对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德粼水性油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德粼水性油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501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