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净化空气的环保活性硅藻泥内墙壁材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47524.5 | 申请日: | 2013-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1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习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习鑫 |
主分类号: | C04B26/04 | 分类号: | C04B26/04;C04B14/08;C04B14/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7000 江西省萍乡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净化 空气 环保 活性 硅藻 墙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硅藻泥搅拌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净化空气的环保活性硅藻泥内墙壁材。
背景技术
现有硅藻泥墙面壁材主要是利用原料硅藻土的丰富的微孔隙物理吸附空气,从而具有呼吸调湿、吸附气体、消除异味、自清洁抗污等功效,但是硅藻土微孔口相对偏大,吸入气体等物质不能达到最佳吸附效果,在吸入同时会不断溢出,孔隙容纳气体的浓度较低,容易达到饱和。而且现有硅藻泥原料基本是大颗粒存在,要求配方中的粘合物质用量较多,在实际涂装墙面时还容易出现掉粉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不容易掉粉,且具有呼吸调湿、吸附气体、消除异味、自清洁抗污等效果时间长,吸入气体不会溢出的净化空气的环保活性硅藻泥内墙壁材。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挣化空气的环保活性硅藻泥内墙壁材,按照重量份数包括以下配方:
所述净化空气的环保活性硅藻泥内墙壁材的各个配方均为粉末状,在使用时,加水搅拌均匀。
进一步地,按照重量份数包括以下配方:
进一步地,按照重量份数包括以下配方:
进一步地,按照重量份数包括以下配方:
进一步地,所述一种净化空气的环保活性硅藻泥内墙壁材引入有多种纳米材料,再融合高分子活化物,彻底激活硅藻泥的表面活性,使其具有良好的化学吸附性能。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净化空气的环保活性硅藻泥内墙壁材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具有多种纳米材料,再融合高分子活化物,彻底激活硅藻泥的表面活性,使其具有良好的化学吸附性能,兼顾物理和化学两种吸附能力,能够更加有效吸入和锁定空气,不容易溢出,同时通过高分子活化物的使用,更利于原料之间化学反应和分子键相互缠绕,增加了与高分子粘合物质的黏结强度,从而能减少配方中高价格的丙烯酸粘合粉的用量,不容易掉粉,而且更环保,还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所述一种净化空气的环保活性硅藻泥内墙壁材,按照重量份数包括以下配方:
所述净化空气的环保活性硅藻泥内墙壁材的各个配方均为粉末状,在使用时,加水搅拌均匀。
实施例二:所述一种净化空气的环保活性硅藻泥内墙壁材,按照重量份数包括以下配方:
所述净化空气的环保活性硅藻泥内墙壁材的各个配方均为粉末状,在使用时,加水搅拌均匀。
实施例三:所述一种净化空气的环保活性硅藻泥内墙壁材,按照重量份数包括以下配方:
所述净化空气的环保活性硅藻泥内墙壁材的各个配方均为粉末状,在使用时,加水搅拌均匀。
实施例四:所述一种净化空气的环保活性硅藻泥内墙壁材,按照重量份数包括以下配方:
所述净化空气的环保活性硅藻泥内墙壁材的各个配方均为粉末状,在使用时,加水搅拌均匀。
纳米电气石粉和纳米珍珠粉具有释放负离子功效,有效增加室内负离子量。
复合纳米稀土氧化物是二氧化钛、氧化铈、氧化锆的纳米材料混合物,是良好的光触媒组合,是分解甲醛、苯、VOC等有害气体的催化媒介物质。
高分子活化物在搅拌机中间隔加入,温度先保持在50~60℃,后升温到80~90℃;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净化空气的环保活性硅藻泥内墙壁材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具有多种纳米材料,再融合高分子活化物,彻底激活硅藻泥的表面活性,使其具有良好的化学吸附性能,兼顾物理和化学两种吸附能力,能够更加有效吸入和锁定空气,不容易溢出,同时通过高分子活化物的使用,更利于原料之间化学反应和分子键相互缠绕,增加了与高分子粘合物质的黏结强度,从而能减少配方中高价格的丙烯酸粘合粉的用量,不容易掉粉,而且更环保,还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习鑫,未经习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75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